用精细化管理 填平“数字鸿沟”

李宇寒 2021-08-23

           随着防疫形势趋紧,本月起,嘉兴医院、药店等公共场所开始实行“双码联查”。那些没有智能手机、不会使用行程码的老年人怎么办?最近,嘉兴市出现喜人现象:市第一医院专门为老年人开辟了无行程码专用通道,并安排大量志愿者帮助老年人办理入院手续;在市区各大药店,工作人员值守在门口,遇到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会先问明情况,再帮他们进店取药;为帮助更多老年人填平“数字鸿沟”,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探索健康码、行程码“两码融合”。

  一个文明的社会,理应是对所有公民抱有温情和善意的社会。当老龄化社会遇上信息化时代,如何善待老年人,既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也体现着一个社会关爱弱者的文明温度。特别是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健康码、行程码本是借助信息技术助力精准防控、科学防控的创新手段,不能成为阻碍老年人出行的“大山”。技术可以没有温度,社会却不能冰冷。用暖心服务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嘉兴正在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绣花功夫”,答好疫情防控的人性化考题。

  去年疫情期间,因防控需要,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数字化程度加速提升,这使得部分老年人难以适应智能化、数字化生活的情况凸显。“因无健康码老年人无法进出小区”“老人去医院看病不会手机预约挂号”“老人冒雨交医保被拒收现金”等新闻屡见不鲜。客观地说,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语境下,用人性化服务弥合“数字鸿沟”,本应成为一种常态。之所以还有老年人在智能时代遭遇诸多不便,背后的实质是服务意识不到位——公共服务的本质就是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解决新问题、适应新情况,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果遇到一点“数字难题”就习惯性当“甩手掌柜”,一切交给智能设备来应对,岂不是犯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老毛病?

  智慧社会不是机械社会。让智能设备不再成为服务老年人的“拦路虎”,关键在于数字化社会的管理者,关键在于强化服务意识、夯实服务责任。在当前的疫情防控中,嘉兴的医院为老年人预留无行程码专用通道,药店工作人员主动帮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进店取药。这些细致的安排,不仅让使用“双码”有困难的老年人眉头舒展,也让公众感受到了城市的温暖和善意——只要真心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切实把老年人的困难和诉求当作城市管理课题,提前做好备用方案,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智慧社会建设,都可以充分兼顾老年人的需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科技进步是普惠的,老年人不该被排除在数字社会之外。但就现实来看,促使老年人与数字社会更好接驳,答案可能还在老年人之外。嘉兴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也要给老年人留下一片慢生活的天地,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个人,给智能时代的老年人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服务型政府的应尽之责,也是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应有之义。


来源: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