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新词 | 核酸疫苗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8-25

高科技新词·核酸疫苗


疫苗是人类对抗病原体的重要工具,历经了数百年的发展。简单来说,疫苗的接种就相当于一次“模拟攻击”,以此“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做出反应,产生针对性的抗体并形成免疫记忆。这样一来,以后有真的病原体“入侵”时,我们的免疫系统就能及时做出响应,避免严重病症的发生。


最初的疫苗使用的是真的病原体,免疫效果很好,但是受种者有着患病甚至死亡的风险。比如中国古人发明的“种痘术”就使用了有侵染活性的天花病毒。这种方法辗转传入欧洲之后,启发了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明出了现代疫苗的鼻祖——接种牛痘法。而牛痘病毒并不是天花病毒,只是比较类似而已,但足以让免疫系统得到足够的“训练”。此后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发明了减毒狂犬病疫苗,是用比较弱的攻击来“训练”免疫系统。


爱德华·詹纳为婴儿接种牛痘


不过,既然是“训练”,为什么要“真刀真枪”呢?科学家们在20世纪30年代发明了灭活疫苗用以对付流感病毒。这些疫苗实际上是经过化学方法处理过的流感病毒,相当于病毒的“尸体”,已经失去了侵染人体的能力。但是我们的免疫系统还是会对它们做出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形成免疫记忆。


随着人类对于病原体和自身免疫系统的认识逐步深入,我们知道免疫系统所识别的其实只是病原体表面的一些分子。于是有科学家想到,只用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分子作为疫苗来接种,就能让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类疫苗就称为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不涉及活病毒的操作,因此更安全,但是免疫效果相对较差,往往需要通过多次接种来强化。



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学家对于很多生命问题的认识都深入到了分子层面。疫苗技术也迎来了革新,出现了核酸疫苗。这类疫苗像亚单位疫苗一样,是通过病毒蛋白质来刺激我们的免疫系统。但核酸疫苗中并不包含病毒蛋白质,而是把编码这些蛋白质的核糖核酸,也就是信使RNA注射到了身体中。通过脂质体,或者是一些对人体安全的病毒作为载体,这些核酸能够被送入人体细胞,而我们的细胞就会依照这些核酸的编码来生产病毒蛋白质。于是,我们的细胞自己生产出了“亚单位疫苗”,并且能够维持足够长的时间,实现了对免疫系统的持续有效刺激。


如果把疫苗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比喻成拆弹训练,那么最早的疫苗就是把真的炸弹送入人体来训练免疫系统,有着极高的危险性;灭活疫苗就像是不装炸药的炸弹,几乎没有危险;亚单位疫苗干脆只剩下了炸弹上的定时器,不但安全,而且便宜;而核酸疫苗就相当于定时器的一张设计图,是一种最高效的疫苗。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核酸疫苗也在多个国家获批投入了紧急使用,并显现出了较强的保护作用。作为一种最新型的疫苗技术,这也是核酸疫苗第一次在人群中的广泛接种,其副作用和有效性等问题还需要未来的进一步跟踪研究。



搞懂了疫苗的来龙去脉,那问题来了,你接种核酸疫苗了吗


来源:cqkpzx 重庆科普作家协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OTg1Nzc2OA==&mid=2247485570&idx=1&sn=50c6aab0b559aa778c6702d9e73df06b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