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工作者之家
  • 科技资讯
  • 【科普教育】“双碳目标”的能源路径——沈亚东做客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21年第三期“电力之光大课堂”

【科普教育】“双碳目标”的能源路径——沈亚东做客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21年第三期“电力之光大课堂”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8-25


电力之光

沈亚东

在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到来之际,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之光”科学传播专家、正高级工程师沈亚东做客2021年第三期“电力之光大讲堂”,从“全球变暖:‘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源网荷储:‘双碳目标’的创新版图”、“全民行动:‘双碳目标’的初心使命”三个方面,探讨碳达峰、碳中和为何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实现“双碳目标”的能源路径是什么?作为个体在生活中如何节约能源资源?讲座立足中国国情,深入浅出。讲座中插播了智能风电、海上风电、光伏、光热、潮汐能、水电、特高压等方面的示范工程短视频,更为直观、易懂。


  本次讲座在电网头条App上进行直播,直播期间收看人数达3660人。


  “电力之光大讲堂”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在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下,为推进科普人才建设、促进科学普及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而精心制作的线上系列科普讲座。自2020年5月开始推出首期讲座以来,深受大家喜爱。


观后感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于海玉:本期大讲堂作了一个很完整、很系统的讲解。一是说明“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全球变暖。二是对“双碳目标”的创新版图——源网荷储系统论述,重点介绍了包含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核能等在内的“源侧”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低碳能源的优势和不足。三是给出“双碳目标”的初心使命——全民行动,从日常生活、本职工作到能源行业都要形成合力。


干宁:沈亚东老师的《双碳目标的能源路径》将未来四十年,在减缓全球变暖、适应全球变暖、超越全球变暖的时代大舞台上,把发电企业为3060目标所做的努力和成果比较系统全面的展现出来了,课程生动和科普性强,把“双碳”热点接地气的方式分享给大家。


高虎:讲座紧扣国家政策,3060,碳达峰,碳中和。体现出了大国的责任担当。通过沈博士的讲解,对新能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风能加装多普勒装置可以对风向有更快的反应发更多的电,整个光伏发电板下养羊不仅解决火灾隐患还增加经济收益,通过热熔盐光热发电解决白天有光晚上无光的发电不连续问题。


平韶波:讲座融合幽默风趣和科普性知识于一体,让人受益匪浅,感觉意犹未尽,没听够!正如他的新书介绍中,全球变暖“三十六计”,减缓全球变暖是“前锋”,适应全球变暖是“中场”,超越全球变暖是“后卫”,把“双碳”热点转化成应对的三十六计和足球场上的步步防卫,乐趣中涵盖着学识。


吴韶琦:讲座结构清晰合理、案例生动丰富,在收看讲座后,我了解到当今能源转型的急迫形势、发电行业的双碳转型路径、机构和个人的可行方向。于自身相应的收获有:

(1)开阔了视野,进一步认知到双碳目标的意义、发电行业广阔的多样化转型路径、个人可做有关努力。

(2)促进了有关的思考:在双碳目标下,对组织和机构的生产经营、个人的生活都将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只有尽快认清双碳目标的转型形势、认识转型的路径和方法,才能够主动地把握时代低碳化转型的形势、拥抱迎面而来的“零碳时代”。


温秀芸:讲座将所有的能源业如:风能、海洋能、光伏能、核能、氢能等通过视频的方式讲述的更加直观。沈博士文思敏捷、深入浅出收获还是挺多。


陈亮:本期讲座给出了中国能源之路未来发展的方向,不断升级改造能源结构才能更好完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本节课沈老师灵活运用短视频至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弥补了纯理论讲课的不足。通俗易懂的讲解把电力的科普知识形象生动的带给每一位受众,时代背景、创新版图、初心使命更好的鼓舞了每一位科普宣传员积极投身科普活动。


丁宇洁:以往我认识的碳达峰碳中和很肤浅,以为不使用化石能源用清洁能源就可以实现目标,但清洁能源背后还有更多的问题,要全社会关注,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应该约束。60年代能源紧张,我们用能是量力而行,现在能源改变了我们,我们不会量力而行了。但我相信下一个时代随着碳交易考核,你我的碳使用是受到监管的,会改变我们的用能习惯,为碳中和的实现提前去思考自己的碳行为。


崧百合:沈教授讲座非常精彩,深入浅出,使我们开拓了眼界,了解到电力科技工作者为祖国新能源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和智慧,沈教授的讲座从全球视角把能源、电力、氢能、煤炭等做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融入了新的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 | 朱小毅

审核 |王亚玲 王远鹏


来源:gzdjxh 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YxMDkzMA==&mid=2649752604&idx=1&sn=e918ce300ee6ea0cc27c21f1d43e8bb4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