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乙肝知识,消除乙肝歧视

周顺 2021-08-27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了进一步做好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知识宣传工作,消除乙肝歧视,现将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基本知识资料提供给大家,供学习参考。

    一、 什么是乙肝

    乙型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型病变为主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密切接触等传播。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

    二、我国的乙肝现状

    卫生部公布,我国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由1992年的9.75%降至7.18%,据估计,湘潭市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2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的年发生率约3%,5年累计发生率约16%,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5年病死率分别为0%~2%、14%~20%和70%~86%。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平均9年随访,进展为肝癌的发生率为4.4%。

    三、乙肝症状

    乙肝患者常感到身体乏力、容易疲劳、精神不济、有的可伴有轻度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乙肝患者还可出现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部分患者表现黄疸,肝区疼痛。患者的表现没有特异性,常常在体检时发现乙肝病毒感染。如果大家在平时出现以上症状或者类似症要到正规医院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治“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演变。

    四、乙肝的预防

    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全程按0,1,6月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20年以上。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也应接种乙肝疫苗。另外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如使用安全的血液制品、不共用注射器、避免不洁医疗行为、性行为等)预防乙肝。

    五、乙肝的治疗

    尽管目前的治疗手段只能达到长期抑制病毒复制,但是近10年来我国乙肝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患者通过核苷类药物和干扰素的治疗能“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治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六、健康教育

    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与乙肝感染者共同生活、工作、学习等日常接触不会感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可结婚、生育。建议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配偶要及时(最好在婚前) 注射乙肝疫苗。为了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新生儿在出生24h内及时接种 (越早越好)首针乙肝疫苗,并联合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其保护率达95%以上;但极少数(约2%~3%)可能通过宫内感染而导致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目前还没有很好的阻断宫内感染的方法。

    乙肝患者首先一点是要接受因肝病而失去一部分健康的事实,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应惧怕、忧郁、悲观失望,更不能自暴自弃、掉以轻心。患者要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每一天,不逃避现实,患了乙肝诊断和治疗的包袱交给医生护士,不断挖掘自身的生命活力,调动自己的生理潜能、信息潜能、知识潜能、情绪潜能使自己成为战胜疾病的主体,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各项治疗,以获得最佳效果。患者需要经常到医院随访,注意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生活规律,均衡饮食,劳逸结合。

    七、认识乙肝、科学防治、消除歧视

    歧视源于无知。由于乙肝知识宣传力度薄弱,多数人对乙肝的传播缺乏足够了解。更为恶劣的是,医疗广告的刻意误导。乙肝“特效药”和“专家门诊”广告传播的“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对社会公众造成的误导近乎“恐吓”。有些乙肝药品生产企业为了宣传药品疗效,刺激产品销量,大做广告,大肆宣传乙肝的危险性,夸大乙肝病毒的传染性,造成人们对乙肝的恐惧,加剧了乙肝歧视。为了让广大患者能够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认识乙肝,鼓起勇气去迎接疾病的挑战,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去治疗乙肝,早日走向康复,2012.7.28世界肝炎日我院将举办“积极活动,共抗肝炎” 的主题活动,让广大群众走出对乙肝认识的误区,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并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组织开展肝病健康状况科普调查及肝病知识科普宣传活动;

    2、组织知名肝病专家,成立肝病科普专家团,开展肝病健康科普讲座;

    3、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患者法律意识,就业、入学进行乙肝的强制检测是违法行为;

    4、开通肝病免费咨询热线,为全国肝病患者提供免费肝病康复咨询;

    5、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