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PICC护理,预防并发症

周顺 2021-08-27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PICC导管远端达上腔静脉,血管较粗,血流充分,药物通过PICC导管注入血管后迅速稀释,从而解决了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避免了药物引起的外周浅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并且因为避免了外周静脉的反复穿刺、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能较高的特点极为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外周血管在我科室临床上得到了推广及应用。


  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频频发生,尤其是微血栓的形成以及感染,给 病人造成很大负担,所以预防PICC置管术后微血栓的形成与及时预防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有3方面:(1)血液的高凝状态;(2)静脉内膜损伤;(3)静脉血流迟缓。PICC置管后应指导患者:注意冬季保暖,插管侧肢体不要过度活动致导管随肢体运动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但可以加强插管侧手部活动,促进穿刺上肢的血液回流,可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加强对插管患者的巡视,提醒患者避免压迫插管侧肢体;嘱患者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导管感染引起的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为了充分发挥PICC置管的优势,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置管患者安全,我科在PICC护理上,做到了规范化管理。首先是对全科室护理人员加强了PICC维护知识的培训,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并聘请黄春华老师做了PICC换药标准操作示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用消毒供应统一配置的PICC换药包,严格掌握换药及更换肝素帽及正压接头指征。通过对各个环节控制,为广大PICC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