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恢复时雄性不够,雌性来凑!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1-15

图片1.png

 当占优势的雄鱼死亡后,加州羊头鱼的雌鱼可以转变成雄鱼并接管交配领地。

鱼是人类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捕鱼有时会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乃至无法恢复。建立海洋保护区(MPAs)、限制或禁止区内捕鱼,可以补充鱼类种群数量,以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当保护区内禁止捕鱼时,不同鱼类种群的恢复速率有所不同,能性反转的类群比不能转换的类群恢复更快。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生态应用》杂志中。

多数海洋保护区鱼类种群恢复的研究都集中于固定性别的类群。美国莫斯兰丁海洋实验室、圣何塞州立大学的副教授、论文作者Scott Hamilton说:“许多科学家认为鱼的性别是固定的。但在很多重要渔业物种的‘鱼生’中,性别是可以转变的。”

通常渔场只会捕捞较大的鱼,由于雄鱼的体型普遍更大,这将使得种群性比往雌性偏移。在可以性反转的类群中,对雄鱼的捕捞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人员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了能够性反转的鱼类在保护与否两种条件下的数量变化情况。同时还研究了性反转的时间和原因及其对种群恢复的影响。

不同物种的性反转规律不尽相同,小鳞喙鲈出生时全是雌性,只有在长到一定年龄和大小的时候才转变成雄性。它们在大型群体中产卵,体型大的雄鱼被捕捞后便没有足够的雄性来给卵受精,此时的雌鱼也没长到足够大来转变替代雄鱼。像小鳞喙鲈这样的物种,捕获较大的雄鱼会导致一定的种群问题。

加州羊头鱼则是雄鱼占据领地,并限制雌性反转。在这种情况下,当大的雄鱼死亡后,雌鱼便会转变成雄性并接管领地。对于加州羊头鱼这样的物种,捕鱼导致的种群性比失衡实际上对它们是有利的。当雄鱼被捕获时,雌鱼性反转并在领地中占据位置。在模拟中,种群恢复的时间长短很大程度上由能够繁殖或具有“交配功能”的雄鱼数量决定,而这种一雄多雌的婚配制度,繁殖过程并不依赖雄性的数量。

由此看出,当种群恢复过程中雄性不是繁殖的限制因子时,能够性反转的物种比一般物种更有优势,反之像小鳞喙鲈这样的物种将处于劣势。

Hamilton说:“好消息是,研究人员猜测大多数性反转物种都属于一雄多雌婚配类型。但我们现在对鱼类的婚配制度几乎一无所知。因此,研究人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其它物种的婚配制度,特别是那些经济效益高的鱼类。”

科界原创  

编译:攀汗   

审稿:alone    

责编:雷鑫宇

期刊来源:《生态应用》

期刊编号:1051-0761

原文链接: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1/esoa-tao011320.php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物种 种群 鱼类 研究 雄鱼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