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模式?中国经济的未来路在何方?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9-09


到底什么是“德国模式”?


近期,国内有很多财经声音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路不走“美国模式”,而是走“德国模式”。


目前有关模式的讨论,主要有几个要点:


中国学习美国好榜样,走金融、服务业和消费驱动的路走不下去了,因为tops前期喊话,要把中国变成全球供应链基地;

先进制造业里面,日本和德国最为成功。日本作为泡沫经济的负面教材我们肯定不会学习的,那就只能走德国的路;

德国的路过去证明,是疯狂打压房价,降低了大家的生活成本,从而确保制造业长期发展。因此,如果中国走德国的路,未来国内房价暴跌是必然的;

当前美国及其盟国疯狂在核心制造业卡我们的脖子,去年中国的机械出口全球第一,取代了德国,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们都要走向德国模式了;

当前打击互联网、地产、金融、补课、白酒,顺便近期半导体等科创版块都涨势喜人,进一步证明了,我们要走德国模式了。


看似逻辑环环相扣,其实是错误的。


因为,世界上没有所谓的这个模式,或者那个模式。每个国家的经济模式都是大家在跟自己的基本面博弈中摸索出来的。


那么,真实的“德国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中国有没有可能走这条路?或者是中国又有新的路要走?


————————————


德国在面对英国市场经济崛起后,作为一个后进国家其实是非常痛苦的。


因此,德国始终有两根主线相互穿插,以矛盾的形式成为德国精神和传统的共同组成部分:


强调自由主义的传统;

强调举国体制往死里夯的公有制传统;


二战的终结可以视为是德国公有制绝对巅峰的垮塌,但是,这对于美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因为,如何避免德国第三次崛起并发动世界大战,这可是一个灵魂拷问。


所以,美国改造德国的时候,可比改造日本用心多了。


美国将德国强调自由主义的传统全面发扬光大,并根据自己的地方自治制度重塑德国的社会政治框架。如今的德国核心权力并不在联邦一级,而是在地方,这点就是直接学习美国的。


此外,美国认定举国体制下的链主企业联盟会导致产能过剩,进而发动新的战争。因此,大规模的拆解大型企业,拼命扶持德国中小企业,这点比对付日本要做的彻底的多。


同时,还要求德国政府完全放弃政府直接干预产业政策的做法,否则就抽德国耳光。


因此,德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异类,既没有走日本式的小政府官僚联合大企业的产业发展模式,也没有像美国宣扬的那样政府不干预产业政策(现在我们都知道,这是骗人的)。


德国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模式,近乎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模式:


“金融机构—政府—产业资本”三者相互协商模式,谁都不听谁的,最后强调三者相互协商、妥协、合作来帮助德国广大的中小企业不断发展。


在这个模式下,三股力量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但是相互之间没有指令式的服从关系,更不存在相互威胁的关系。大家按照契约、协议的方式,相互配合。


1、政府维度


出台最严格的楼市政策,不许私人房东和开发商拉升房价。这是因为,二战后,德国的建筑全被打烂了,人们没有地方住,起码要先解决住宿问题。


此外,政府必须是小政府,每一级议会严格管控本级政府的预算开支,地方和中央财政相互独立。


而且,由于魏玛共和国的经验,德国人比日本更加担心恶性通胀,这加剧了德国财政的谨慎。


2、企业方面


强调中小企业自由竞争中的相互配合,在没有大规模特殊补贴的前提下,企业专注于专业化的发展。反正企业不会随意裁员,而是与工会合作,经过协商的方式来确定合理工资,也确保企业的合理利润。


3、金融机构


不会完全听从政府的话拼命扶持特定企业,这是和日本完全不同的。


德国的银行体系非常严谨,尤其是担心通胀问题,只根据企业的实际真实情况进行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合作。


——————————————————


但是,德国模式也是有很大问题的。


经历过70~90年代的德国经济,一度是欧洲的病夫。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尤其是信奉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氛围,让德国企业的负担巨大。


所以,当施罗德上台后进行大规模的砍福利尝试的时候,他的政策是成功的,但是,他被吃不到福利的人也赶下来了。


后面上台的默克尔坚定支持施罗德的砍福利模式,这才让德国经济重回中高端制造业成功出口的模式上。


然而,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个地步,还是不清晰的。


同样是80年代经历过广场协议的打击,为什么日本走向了泡沫经济,而德国却只是经济一度出现下滑?难道这个问题不重要吗?


核心原因是,德国的产品有竞争力,可以充分利用欧洲内部消化。即,德国之于欧洲的角色,相当于中国之于全球拼命玩出口制造业产品的角色,欧洲南部地区则扮演美国的角色拼命财政赤字化来享受德国的产品。


所以,德国尽管在广场协议中影响巨大,但是,负面冲击可以利用欧洲内部去化解。


但是,日本完全没有这样的机会,除了自己拉行情搞刺激来带动需求端,没有其它办法做对冲。


试问,以今天中国和美国及其盟友的关系,能不能享受到德国这样的“待遇”?


施罗德的新政从结果来看,就是强化了德国民众出口补贴南欧吃福利的国家消费者罢了。所以,德国出口越是成功,南欧国家赤字越是厉害,然后,反过来要求德国豁免它们的债务,要么就是逼迫德国拼命接受刺激,从而变相让德国的国家盈余被南欧国家洗债洗走了。


在这个意义上,德国并不成功,甚至是失败的。


因为,德国国内拼命打压居民家庭的金融财富是一场巨大的失败。


股票和楼市都未能像美国那样疯狂,导致居民家庭财富效应很差,有钱人都去海外拼命买房买股票。


看似没有巨大的贫富差距,其实贫富差距极大,只不过是德国有钱人将储蓄搬去了境外罢了。这个真相,不知道国人能否接受?


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德国是学习到了美国地方自治制度的框架,成为欧洲唯一一个美式户籍制的经济体;但是,德国信奉的是社会民主主义,就是强调结果公平,这就使得德国有一种内在的杀富济贫的隐形冲动。


自然结果,就是全民表面中产化,财富权益并不是完全归属于个人,而是要被有形之手干预一下。


这就使得德国内需依旧是不足的,过剩的产能要么出口,要么就是产能背后的储蓄(有钱人的)流到境外。


———————————


那么,为什么大家觉得中国可能要走“德国模式”?


核心是仙人指路,提出要把中国变成全球供应链基地,加速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而不是服务业的发展。


二战后全球逐步形成了金字塔式的4类经济体:


创新驱动,美国;

中高端制造业强国,日韩德法等等;

初级代加工国家,中越等等;

卖资源的国家,广大亚非拉经济体;



中国的产业升级本质不是成为第二个美国,而是首先把自己从初级代加工国家升级为中高端制造业强国。


这才是理性的,这才是务实的,这才是可能的!


所以,我们产业升级首先真正威胁的是日韩德法英等发达国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它们是支持美国对抗我们的。


只不过,中国人口基数极为庞大,而且前期服务业转型引发了国内互联网革命,又踩了美国的痛处,所以上述真相被中美产业链战争所遮蔽。


也因此,仙人指路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基地。


综合来看,中国最新的顶层设计转型只是更加理性和务实,并不是简单的什么模式的问题。


中国不可能走德国人的路,更不可能走美国人的路,这是实际情况决定的。


但是,这里面衍生出2个大问题,欢迎大家下方讨论:


第一个问题,如果中国成为中高端制造业强国,那么,初级代加工谁做?如果产能上没有一个可以达到中国的体量,全球物价怎么办?


第二个问题,中国现阶段的目标是取代美国的盟友的产业链地位,那么,未来中美产业链战争会怎么走?

THE END


编辑:雨辰

声明:文章来源A视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新望博士万字长文详解“专精特新”

发展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背景解读与政策思考

关于共同富裕,流行的解读可能都是错的。

李毅中:能源装备制造要为“双碳”目标提供保障


【购买链接】

刘元春 郑新立 | 李罗力 | 黄汉伟 | 张明 | 刘世锦 | 顾强 | 刘志彪 | 苏晨汀 华杉 | 管清友 | 黄益平 | 杨志明刘利华丨刘世锦丨贾康丨吴甘沙丨吴晓波丨王宏广丨周长益丨陈志武丨秦朔丨张维迎丨夏斌丨余永定丨姚洋丨施展丨马光远丨单忠德丨赵晓丨曹仰锋丨刘九如丨屈贤明丨迟景朝丨吕廷杰丨梁宁丨童有好丨蒋锡培丨新望





来源:CMThinkTank 中制智库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4MTc2MzQzMQ==&mid=2247525514&idx=1&sn=12e444709ac08838f8ec5b116ad03c6f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