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是迷信?科学家发现冥想可影响人体的基因表达,可能还有助于延缓衰老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9-12

冥想也被称为禅修或者正念。最古老的冥想证据出现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的印度壁画中,其描绘了人们半闭着眼睛进行坐姿冥想的场景。而关于冥想最古老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公元前1500年的《吠陀经》。

今天,这种古老的心性修行方法,正在逐步风靡全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缓解压力的重要方式,冥想不仅受到医疗机构的推崇,也受到医疗机构的重视,西方很多医院都有冥想治疗部门。但是冥想的科学基础一直备受质疑。

前一段,春秋君收到了一本名为《冥想 科学基础与应用》的科普书籍,这本科普书由上海交大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崔东红研究员和海军军医大学应激医学教研室主任蒋春雷教授主编。

20210912020517_dcd3d9.jpg


在该书中,春秋君找到了冥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2008年,科学家研究发现Sudarshan  Kriya练习(SK&P,

一种结合了姿势、呼吸和冥想的瑜伽技巧)可能会引起PBMC的基因表达变化,这项研究包括42名经过1年SK&P的训练者和42名未进行任何常规体育锻炼或者任何正式压力管理的健康人。结果显示SK&P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抗凋亡基因Cax-2和应激反应基因HSP-70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SK&P可能通过改变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触发机体更好地抑制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功能,进来达到更好的应对环境压力。

2015年,另一项研究评估正念冥想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在减少压力、抑郁和炎症活动方面的影响,科学家发现正念冥想显著下调了19个促炎基因的表达,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显著降低,糖皮质激素受体和干扰素调节因子活性增强。

端粒长度被认为是一个“有丝分裂钟”,端粒的长短和稳定性决定了细胞的寿命,过度缩短的端粒通常是细胞老化的信号。

20210912020518_ee417a.jpg

2016年,科学家比较了20名具有10年冥想经验和20名无冥想体验的健康者血液DNA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冥想组的端粒长度更长,且单个细胞中短端粒的百分比更低。这也说明,冥想可能还有助于延缓衰老。

来源:科坛春秋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AxMzY0OQ==&mid=2651685784&idx=3&sn=60a93cfaf9123f9178ef6a2d636375f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