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Science-线粒体外膜TOM转位酶复合体组装的分子机制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9-17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线粒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达1000种蛋白质参与,线粒体蛋白正确的靶向运输,是线粒体正常行使功能的基础前提。99%的线粒体蛋白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翻译为蛋白前体,再通过线粒体转位酶复合体运输至线粒体的各个部位。其中,超过90%的蛋白前体经线粒体外膜TOM转位酶复合体(The translocase of the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运输进入线粒体。TOM是由7个亚基组成的膜蛋白复合体,包括核心通道Tom40(β桶膜蛋白)和6个单次α螺旋跨膜蛋白:调控蛋白Tom5、Tom6和Tom7以及受体蛋白Tom20、Tom22和Tom70。TOM的组装是一个瞬时、多步骤且高度动态的过程,研究难度大,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有研究表明,TOM的组装需要线粒体外膜SAM复合物(The mitochondrial sorting and assembly machinery)的协助,但是,SAM复合物如何协助TOM组装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为了探索TOM转位酶复合体的组装机制,湖北洪山实验室、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蛋白质科学研究团队殷平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发表文,揭示了线粒体外膜TOM转位酶复合体组装的分子机制。利用哺乳动物细胞重组表达系统重构了该组装过程,并实现精准控制,人为为组装按下“暂停键”(图1)。该方法可捕获了TOM组装过程的多个中间态,并获得其蛋白样品。

图1. TOM转位酶复合体的组装

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两个重要中间态的高分辨三维结构(图2),并结合功能分析阐明了SAM复合物组装以及释放TOM的分子机制:在TOM组装过程中,Tom40、Tom5和Tom6在SAM复合物的稳定下进行组装,Tom7促使组装好的Tom40/Tom5/Tom6脱离SAM复合物(图1)。有助于理解TOM转位酶复合体的组装过程,能更好地探究线粒体蛋白的生物发生,为线粒体疾病治疗和作物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方法和成果,为阐明叶绿体蛋白生物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图2. TOM转位酶复合体组装中间态的三维结构

文献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h0704

DOI: 10.1126/science.abh0704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YCZ4nOMn64ec0qpPBvazg

本文来自“华中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来源:gh_d06fa4463e84 今日新材料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TEzMjE5OQ==&mid=2247497495&idx=7&sn=3f4222a2f800cfded77b8a4fa9821f57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