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月饼”来了,小心交了“智商税”!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9-19

⬆点击蓝字可以关注我们哦

“碳中和”是今年经济领域中的热词,目前也“破圈”渗透到了月饼市场。


几款打着“碳中和月饼”旗号的产品在今年的月饼市场中冒头,引起不少消费者的关注与好奇。


“碳中和月饼”到底是什么月饼?是新品类还是“智商税”?


记者看到,一家北京企业推出了所谓“国内首款碳中和月饼”,一家上海企业推出了所谓“碳中和定制月饼礼盒”……与其他月饼相比,记者手上的这几款“碳中和月饼”在口味上比较常规,在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上也没有特别之处。


资料图


于是,记者拨通一家企业的销售电话,咨询“碳中和月饼”有何特殊。企业销售人员对“碳中和”避而不谈,而是更加强调自家月饼的“有机”特色。


在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碳中和”与“有机”并不是同一维度的概念,就目前市面上的情况而言,所谓“碳中和”更像是给产品“戴上了华丽的帽子”。


朱丹蓬:


月饼生产企业打出“碳中和”口号,其实是有意迎合国家政策。这当中到底是营销噱头还是真的有干货,有待市场检验。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月饼消费存在一定“碳中和”“低碳”概念的话,应该在以下方面有所考虑:


例如,可选用非肉类原料,因为相较而言,肉类生产往往会产生更多二氧化碳;月饼包装应使用绿色环保、可回收可二次利用的材料并防止过度包装;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实现二氧化碳的“正负相抵”,从而达到“零排放”。


遗憾的是,记者手上的几款所谓“碳中和月饼”基本没有标注此类信息,只看到一家企业有所标注。


该款产品的包装中还写着,一块月饼的碳排放总量约为130克,其中,原料环节、包装环节与月饼生产环节是碳排放量前三的环节,分别为70g、29g与25g。



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秘书长蒋南青认为,月饼生产企业开始披露产品的碳排放数据是个好事,将使得低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但披露碳排放数据并不意味着“碳中和”,不建议大家在营销中随便使用“碳中和”这一概念,“碳中和”也需要权威第三方机构的一些认证。所以,目前所谓“碳中和月饼”更多是一种商业营销。


专业人士提醒,“碳中和”不是一个万能的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相关生产和销售企业要适可而止,不能让严肃的经济概念沦为炒作营销的“垫脚石”。



免责声明


我们重在分享,但也尊重原创,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来源:央广网

编辑:岑   宵

校对:韦国炜

监制:张丹妮


支持我们请分享  评论  点赞  在看


来源:hckx12 河池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DY4MzExNg==&mid=2247484729&idx=1&sn=3ffe55fee3398570cbc40f133a2e3734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