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卫视《重庆专访》 | 联合微电子中心硅基光电子技术助中国“芯”换道超车

王晓霜 2021-09-23

前不久

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联合微电子中心

在全国率先宣布

向全球提供硅光芯片流片服务

所谓的“流片”服务指的是芯片的试生产

来测试芯片设计的精准度

只有测试通过才能大规模生产

而就是这项服务

过去却一直是困扰

我国光芯片企业的“卡脖子”难题。

他和他的团队为何选择落户重庆

科技创新、技术突破

背后的动力来自哪里

重庆卫视的《重庆专访》对话“重庆英才”

青年拔尖人才”、联合微电子中心

硅基光电子中心主任冯俊波

看科创先锋如何瞄准集成电路前沿技术

破解中国缺芯难题

几天前,在重庆举行的一场光电子集成芯片论坛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第1眼记者了解到,从全国各地来渝参会的人数接近千人,是业内有史以来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

冯俊波,联合微电子中心硅基光电子中心主任。他告诉第1眼记者,公司备受业界追捧的秘密,就在这小小的芯片上。

这段时间,冯俊波特别忙。除了忙论坛的事情,同时还在准备新实验室的搬家工作。

冯俊波在光电子集成技术领域已深耕16年,他率领的硅基光电子实验室,是全国唯一一个具备硅光芯片全流程封装测试能力的实验室。

记者聂莹:2018年4月份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通讯实行长达七年的制裁,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这一次美国的制裁直指的并不是中兴通讯的命脉,而是中国高精尖企业的“七寸”,也就是核心芯片。那么,在这个领域,中国跟国外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联合微电子中心硅基光电子中心主任冯俊波:我们说的核心芯片其实目前是包含主要是两大部分,一个是我们传统说的这种电子芯片,另外一种其实还是这种光电的芯片。核心芯片的特点是高性能、低功耗,然后可以做很大规模的集成。我们国家也可以做一些芯片,但是大部分还是这种中低端的芯片。在高端芯片方面,我们跟国外可能还存在1到2代的差距。

聂莹:集成电路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我手里有个数据说是从2018年到2020年,连续三年我国每年进口的芯片超过了3000亿美元,所以美国的制裁让很多国人对中国“缺芯”的现状感到很焦虑,那如何去改变这样的现状?您觉得破题思路在哪里?

冯俊波:应该是5月14日在北京,刘鹤副总理召开了一个“十四五”的技术改革发展这样的一个会议,里面有个专题,讨论后摩尔时代技术的一个发展。我们前面说的硅基光电子,应该就是后摩尔时代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性技术。微电子里面有个非常有名的定律叫摩尔定律,摩尔定律它是以加工的精度,我们叫做最小的线宽,以它的减小为代价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尺寸再往下面减小,这个摩尔定律我们看到是面临着终结的这样的一天。我的观点就是,硅基光电子是一个换道超车的很好的技术,而且现在也是很好的时间点,让我们来做这个事情。

聂莹: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换道超车的技术?

冯俊波:刚才也讲到了在传统的摩尔定律的技术的道路上,国外比如说美国,他们已经走在我们前面,而且他还在快速地往前走。那么,我们跟随在后面,就很难有在这条赛道上超越的一个机会。在另外一个道路上,我们刚才讲的超越摩尔定律的道路上,那么从起步上来看,国内和国外没有明显的差距,所以我们是有可能在这条赛道上,通过我们国内能够抢先地在一些技术上做一些布局。

硅基光电子技术以其集成度高、尺寸小、与微电子工艺相兼容等优势,在数据中心、5G通信、自动驾驶、传感、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基于对这项技术的科研攻关,2020年5月,冯俊波团队在全国率先宣布,向全球提供硅光芯片流片服务,这一消息在业界引发了强烈反响。所谓流片,指的是芯片的加工和制造。这项服务,过去一直是困扰我国光芯片企业的“卡脖子”难题。

冯俊波:在国外平台加工制备,是要受限于他给你开放的程度,他给你开放到哪些你能够去做,你才能去做。打个比方,我觉得有个比喻很好,叫做带着镣铐跳舞。我记得我们曾经有个客户,就在我们这个平台之前,他们的芯片都是送到国外的某个平台上去流片,那么一来流片的时间非常长。要一年以上,这样的话对技术迭代会产生非常大的一个影响,甚至到后面国外的平台直接不给他做了。

聂莹:那怎么办?他的业务就停了?

冯俊波:对,他就很困惑,很困扰这个事情,一直找解决办法。那么当我们平台当时一发布,他应该也是第一批联系到我们的客户,他马上就到我们这边做流片,而且我们三个月之内就把这个片子给他了。当他拿到芯片测试之后,非常满意,性能各方面也都达到他的预期。

硅光芯片流片服务将图纸变为现实,连接起芯片制造上下游,盘活了整个产业。目前,冯俊波团队已与国内外50多家企业签约流片服务,带动了重庆集成电路产业链向高端发展。

聂莹:你们落地重庆两年时间就取得了重大的科技创新的突破,你觉得这个背后最大的原因在哪里?

冯俊波:最大的原因,我觉得就是平台加人才。这两个加起来,应该是一个1加1大于2这样的一个效果。

聂莹:我知道你是湖北人,你在清华大学博士后之后,在一家国有大型企业搞科研,那是什么原因吸引你来重庆?

冯俊波:其实我也是被这个平台吸引过来的,愿意花几十亿这样的一个投入来打造这样的一个平台,这个可能也是需要政府有很大的魄力和眼光。所以,我们其实也是觉得重庆市能够有魄力做这个事情,我们也是很感动,所以就过来了。

聂莹:当时你已经37岁了,也已经成家了,你要举家搬迁到一个新的城市,生活和工作。你之前有一些顾虑吗?

冯俊波:刚来的时候的确也是面临着一些困难,因为的确小孩马上上学,还有爱人的工作的一些问题。但是,来到重庆后,这些问题都被重庆市政府各方面的一些支持很好地解决。

在联合微电子中心,有一面“博士墙”,上面有100多位博士的照片。冯俊波对我们说,这可不能拍,因为这些人才都是公司的“秘密武器”。

冯俊波:我觉得,重庆还是一个对人才对高科技是非常重视这样的一个城市。一个是生活的环境,大家觉得这个环境很好,另外一个安家这方面,重庆市给的支持也做得非常好,而且重庆市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宽松的这样科研的环境,给我们足够的时间、空间去做我们的一些创新的事情。

现在,冯俊波正带领团队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进一步地升级和完善。他说,早日实现国产替代、打造中国“芯”,是他和同事们最大的梦想。

冯俊波: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借不来的,我们必须把自主可控发展的主动权、创新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我想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对我们来说,创新更要摆在第一要位,我们不能什么事情都跟在别人的后面,我们要走自己的路,瞄准了下一代的技术,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来推动社会的一个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