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盐城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读懂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9-23





      盐城,依淮傍海,以盐立城,因盐而兴;2100多年的沧海桑田,孕育了盐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构成了盐城生生不息的文明进化史。


      读懂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9月16日,坐落于盐城先锋岛的盐城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这座拥有60年历史的博物馆,是一座研究和反映盐城地方历史和城市发展的综合性博物馆,承载着盐城历史文化记忆,讲述着盐城千年的风华故事。







常设展厅展现盐城前世今生


      盐城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为3.07万平方米,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服务、交流于一体。整体建筑风格古典雅致,拥有1个基本陈列厅、3个专题展厅和2个临展厅,展陈文物和展品2000余件。


       四大常设展厅,以时间为轴,立足历史文化、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民俗非遗四个维度,向观众讲述盐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两千一百余年的城市发展史,溯源盐城文脉传承与地域文化,解读城市记忆与民族精神。


      天下盐城——盐城历史文化展,分为“依淮傍海淮夷生息——盐城的文脉渊源” “煮海之饶以盐立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盐城” “赋半天下人文璀璨——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盐城” “沧桑巨变历史新篇——近现代盐城”四个单元,从盐城数千年来的海盐文化、移民文化、农垦文化、红色文化等,体现盐城依淮傍海、南北交汇的地理环境,煮海为盐、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的经济社会形态,表现以盐立城、赋半天下的时代烙印。


       海之韵——盐城生态文明展,从“沧海桑田” “湿地之都” “森林之域” “百河之城”四个单元,描绘出盐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原始莽荒的湿地、自由栖息的物种、郁郁葱葱的林木、星罗棋布的湖荡,构筑了独特、多样、真实而又完整的生态系统,生命与自然在此循环往复。走进生态盐城,感受美好时代,这座古老的盐之城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水之秀——盐城非遗民俗展,从“煮海为盐得安丰” “船过船儿心连心” “千肆百工逞巧技” “红尘古今百戏里”四个单元,活态化展示盐城地区地处江淮之间,沟河纵横、水网密布的特定区域方位和典型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特有的灵气、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民,同时,这一方水土下的人民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形成的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风俗和生活习惯。


      盐之翼——当代盐城建设展,分为“面朝大海赋能未来”“依海而盛产业新态”“四海春来美好生活”三个单元,展现盐城立足新战略定位,在创新中调整产业格局,在加强外部协调中融入长三角,在扩大开放中逐梦深蓝的足迹。为奋进中的盐城喝彩,为美好的时代讴歌。


两大临展中的文物从何而来?


      开馆当日,两大临展厅也同步对外开放,展陈作品主要为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陈设文物以及盐城市博物馆馆藏绘画作品。


      清代宫廷生活庄重神秘,尤其是华美的陈设珍玩,一方面彰显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另一方面体现了堂皇高雅的审美趣味。“悦目——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陈设文物特展”遴选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文物中的瓷、玉、漆、金属等类观赏器皿近百件,用料讲究,花色繁多,富丽而不失优雅,工巧而不失大方,充分展示出清代皇家奢华的生活画卷。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在人类的艺术之林中独具一格。就其画面内容来说,有诸如山川、草木、花鸟、人物等等,形形色色。如何解读这些似真非真的“形形色色”?“别有洞天--中国画的画意与哲思”临展厅分为“逍遥——一丘一壑、物外生涯” “生机——草木虫鱼、非春自芳” “世相——他人面孔、我传其神”三个单元,通过山水、书画、人物等中国画,呈现出画家心灵的隐微、生命的颤动、人文的关怀。


哪些镇馆之宝不容错过?


      两千多年前,以盐立城;一千余年间,赋半天下。从新石器时代到汉唐,再到宋元明清,盐城市博物馆展陈了众多文物,这些文物中哪件最不容错过?

据了解,盐城市博物馆馆藏多件国家一级文物,以新石器时代刻划纹陶壶、隋代莲瓣纹八系罐、宋元切块盘铁为代表。


       其中最值得瞩目的当数重达300公斤的切块盘铁。这件文物,出土于盐城市滨海县陈涛镇的一艘沉船上,年代在宋元之间。此沉船上一共出土盘铁22块,数量之多,实属罕见。盐城市博物馆展出的这块盘铁,呈三角形。盘铁为煎盐的重要工具,每昼夜可熬盐5盘左右,每盘成盐约150~200斤,昼夜可煎盐150~1000斤。由此可见,此件文物在盐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的重要价值。


       在博物馆内,观众可以透过遗址、文物,了解盐城依淮傍海、以盐立城的历史文脉;可以通过沉浸式、延续性、市井气的民俗场景,感受记忆深处的乡愁;可以在湿地、河流、森林的自然美景氛围中,体验盐城生态之美。(刘成贺/文图)


来源:gh_1d89a2a9e771 江苏省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NjU4Mzk2MA==&mid=2247502427&idx=4&sn=7ddcd2dbb1c5b7c4e88594735899cb61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