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朝晖教授:孩子经常腹泻、便秘怎么办? 正确使用益生菌是关键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9-29

    ► 邓朝晖 教授专家简介主任医师 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消化科 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 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 常委世界内镜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协会 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内镜专业委员会 委员世界华人儿科医师协会儿科消化专业委员会 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专科委员会 委员 ● ● ●夏秋季节是肠胃疾病的高发季,由于人群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目前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肠道疾病临床多见,可出现腹痛、腹泻、便秘及便血等多种症状,诊治较为困难,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

    而益生菌作为定植于宿主肠道或生殖系统内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菌群平衡、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病原菌生长、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为解读益生菌与肠道健康和肠道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益生菌等问题,本刊邀请到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消化科主任邓朝晖教授进行经验分享。

    我们都说肠道健康,那到底怎样的肠道是健康的?

    它有哪些标准?

    邓朝晖教授:消化系统对人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肠道又是消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器官,承担着身体所需营养物质吸收的作用,即使人处于睡眠当中,肠胃消化仍会运行。

    肠道一旦出现病变将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各个方面,因此要重视和关注肠道健康。

    肠道健康主要在于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消化功能健康的具体表现为可以正常饮食,无腹痛、腹胀、呕吐、恶心等,大便可及时排出,一般为一天排便一次,无便秘、腹泻,同时粪便正常;吸收功能正常则表现在生长发育方面,身高、体重和年龄相符且达标,无食物过敏反应,如一些儿童对牛奶中乳糖不耐受,就和自身肠道吸收功能差有关。

    另外肠道的健康和肠道菌群息息相关,肠道菌群可以保护胃肠功能,增强免疫力,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因此肠道健康和肠道菌群的平衡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益生菌与肠道健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邓朝晖教授:肠道是微生物转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研究表明,30%的疾病是与肠道健康相关的,其中包括了肠易激综合征、幽门螺杆菌感染、便秘和婴儿肠绞痛等。

    随着益生菌研究的增多,我们对益生菌作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益生菌不仅有益于肠道健康,而且还有益于肠道之外的部位。

    只有肠健康,才能长健康。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人体各类疾病,特别是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肝性脑病等疾病息息相关,影响到身体的方方面面,甚至是心理健康。

    同时,肠道菌群平衡对增强免疫系统,预防各类疾病,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体肠道内定植着大量微生物,肠道内微生物的菌落分布和菌落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着人类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影响着人类的健康。

    益生菌在人体肠道的定植能够改善人体肠道的微环境,增强肠道消化吸收等能力,形成隔离屏障,增强人体免疫。

    我国消化道疾病患病率高,益生菌在治疗消化道疾病中,对哪些疾病疗效比较好?

    邓朝晖教授:在我的临床使用中,益生菌治疗腹泻的效果较好。

    益生菌制剂对治疗儿童急/慢性感染性腹泻具有不错的疗效,早期使用效果佳。

    以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为例,它含有酪酸梭菌和婴儿双歧杆菌,在快速修复受损的肠黏膜、补充有益菌、建立肠道菌群平衡方面疗效确切,特别是在预防抗生素相关腹泻方面,疗效确切。

    研究表明,在疾病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时联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停用抗生素后继续使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7~14天,可有效降低抗生素腹泻发生风险、缩短病程的同时降低抗生素使用量。

    但值得注意的是,益生菌治疗儿童急性感染腹泻病的疗效与菌株类型和剂量相关,即益生菌需要具体区分不同菌株,并不是每种菌株对腹泻都有效,服用剂量不足也不能达到止泻作用,因此要选用安全性高、疗效好的益生菌制剂,同时做到足量足疗程,才可以让益生菌充分发挥作用。

     目前上市益生菌比较多,儿童/新生儿应用益生菌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邓朝晖教授:临床医生选择益生菌治疗儿童腹泻时,首要考虑的是安全性,在选用益生菌时,尽量选用安全性高、不含风险菌株的益生菌。

    但是有些条件致病菌如肠球菌,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如免疫功能低下/缺陷患者)可能会成为致病菌,会增加患者菌血症的发生风险,并传递抗生素耐药性。

    婴幼儿早期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全、肠道微生态系统平衡容易被打破,应选择老幼孕产妇均可使用的益生菌,比如含有酪酸梭菌、婴儿双歧杆菌等原籍菌的益生菌,以保证患者用药特别是儿童群体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有人说:抗生素之后的时代是“微生态制剂的时代”,您怎么看?

    您对未来益生菌药物及治疗肠道疾病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期待?

    邓朝晖教授: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非常广泛,但同时抗生素本身又是一把“双刃剑”,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会破坏有益菌,对肠道菌群造成破坏,导致肠道免疫力下降,条件致病菌就有机会侵入感染人体,影响肠道健康。

    同时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产生“超级细菌”使得抗生素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疗。

    对于儿童使用抗生素来说,抗生素的代谢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排出,因此,对于肝、肾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好的儿童则会造成损害。

    肠胃健康是身体健康之本,对于肠道疾病我们还是提倡要做好预防,通过保持均衡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补充适宜的益生菌都可以预防和帮助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益生菌不仅能够改善肠道平衡、保护肠道功能,也可以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

    消化道的疾病复杂多样,有腹泻、便秘、炎症性肠病等;目前,益生菌的品类繁多,但是还缺乏针对具体疾病可以明确使用的益生菌,相信未来益生菌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另外益生菌菌株和剂量在治疗肠道疾病方面的作用也是应该关注的重点。

     在您用益生菌治疗疾病的临床经验中,能否和我们分享临床中令您印象深刻的事/病例?

    邓朝晖教授:通过临床上正确使用益生菌,可以帮助一些儿童便秘患者恢复健康。

    我院曾接诊过一例安徽的儿童患者,因为长期便秘,患者的性格和情绪较急躁、甚至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交流玩耍,同时自身排便困难且大便干、硬。

    结合患者的病情,治疗时我们采用加量的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同时也叮嘱家属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进行了调整;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复诊时,患者的排便时间也缩短了,大便也正常了。

    在之后的随访中,患者的情绪也变得开朗了,可以正常上课和学习。

    由此可见,益生菌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是非常有帮助的。

     文字 | 孙富康编辑 | 王泽宇责任编辑 | 左舒颖审核 | 王丽




来源:cmaxxdb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g4ODE3NA==&mid=2247539442&idx=4&sn=ca23cba77ff22d90fa49fff3d8eae517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