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科协副主席丁德科: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态文明科学素质

陕西省科协 2021-09-30

当今正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成为国际博弈的主要战场,科学素质在人的思想文化素质中的地位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呈现出丰富的科学内涵的鲜明的时代特征。科学素质切实生动地体现在关于生产生活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及能力、科学方法等方面。放眼世界,资本主义资本积累和经济扩张引发的社会和生态问题,令人不得不深刻反思,进而呼吁把贯彻新发展理念、强调绿色发展作为应对历史变革的关键性任务。于是,公众生态文明科学素质就显得至关重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公众生态文明科学素质,应包括关于生态文明的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内涵。 

  第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唯物论及辩证法。中华民族文化经典《易经》,认为客观世界有天、有地,天至高无上,大地处下,天地之间有万物和人。自然的法则就是阴阳对立统一、持续不息生生不已,自然的属性就是变化造成万物,最重要的是落在人的“性情”“性命”上,“这才是‘易’的根本意义之所在”。(蒙培元:《天·地·人——谈<易传>的生态哲学》,《中国哲学》2000年第4期)天地及其运动构成自然界,人及其活动创造了社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运动发展的,人及人的社会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中华思想文化认为,自然界客观的存在,其非意识的动力相互作用,有一定的规律;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的活动总是经过思考的,具有自觉意识和目的;人生活在自然中,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发展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反之则不然。中国思想文化把人与自然统一起来,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习近平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8年4月在武汉考察调研时,习近平强调:“人类在与自然共处、共生和斗争的进程中不断进步。和谐是共处平衡的表现,但达成和谐需要有很多斗争。中华民族正是在同自然灾害做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习近平的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世界观、方法论在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体现。这属于生态文明科学素质的科学思想范畴。

  第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实践认知。习近平多次论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抓好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讲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上,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重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科学理念、实施切实举措。这属于生态文明科学素质的科学知识范畴。

  第三,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这是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在2021年9月考察陕西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时强调“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走转型升级这条路。”听了国能榆化公司煤炭分级分质利用的做法介绍,看了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烃及化工产品全产业链生产的成果(煤化工的医用骨钉、缝合线,餐具、购物袋等可降解产品)展,习近平指出:“煤电由限制发展、减量发展到转型发展,是大有前途的。特别是你们这些可降解产品很有价值。煤炭产业发展要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在年产40万吨乙二醇项目现场见到意气风发企业职工,习总书记勉励大家:“你们是承担着历史任务的一批人。要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使命光荣、使命重大,希望寄于你们,希望也寄托在新兴产业上。(杜尚泽、王乐文、张晓松、朱基钗:《“我们是从这里走过来的”——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人民日报》2021年9月18日第1版。)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人们既有的生产生活理念和方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然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我国《科学素质纲要》明确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重点在于“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对于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要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对于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要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对于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要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服务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修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应吸取科学的原则方法、知识经验,以及思想、精神。“绿色”是生产生活应有的底色,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劳动的本质特征。这属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态文明科学素质的科学方法范畴。

  第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习近平2018年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在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时讲话中多次论述或指出的。2013年11月、2020年9月,习近平两次调研考察湖南省时强调,“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生态系统功能整体性提升。”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在江西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2021年7月9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时指出:“要坚持保护优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严守生态安全红线。”2020年8月,习近平谈到长江经济带建设时强调,“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要把相关工作做到位,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2021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随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一系列决策的推进,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愈益深刻体会到:应正确认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对生态环境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整治,推动生态系统功能整体性提升。这属于生态文明科学素质的科学能力范畴。

  第五,坚持弘扬法治精神。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令是周文王颁布的《伐崇令》:“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后来形成我国古代的虞衡制度,设立专门掌管山林川泽的机构,制定并督查政策法令实施。针对生态文明突出问题及背后的制度、法治因素“短板”,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长期多方建言献策、全社会期盼将制度建设、法治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法治化,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法治体系。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党员干部的态度和责任体现在是否科学决策及决策的贯彻落实上。“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这是习近平2018年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讲话时强调的。习近平多次谈到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流域治理保护规划决策的实施,2020年8月在安徽调研时指出: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要把相关工作做到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人民日报》2021年9月13日第五版),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扎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我国《科学素质纲要》关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增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弘扬生态文明法治精神,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法治意识,做执行生态文明法治的表率;要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提升法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效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使生态文明建设决策举措的实施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弘扬生态文明建设法治精神,属于生态文明科学素质的科学精神范畴。

生态文明建设,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