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民:调整指标权重、提前实操演练,突出指标体系的引导性!|《企业碳评价标准》研讨会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09-29

    关注中国绿发会,订阅绿色未来 9月22日,正值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一周年之际,中国绿发会标准工作委员会联合企业绿色发展(海口)研究院组织了《企业碳评价标准》研讨会。

    会议邀请了来自国家级科研院所、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中标院、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及企业的19名专家。

    此次会议由中国绿发会副秘书长马勇主持,会议主要对企业绿色发展(海口)研究院与绿会标准委共同编制发布的《企业碳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进行讨论,会上各位专家畅所欲言分别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现将与会专家北京建筑大学李惠民副教授的建议和意见分享如下。

    “大家好,前面的各位专家都讲的非常好,我再补充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形式上,主要从这个标准的行为、内容这些上来讲,比如术语,这里边都是常见的术语,可不可以加一个碳评价或者其他的东西,那么这个标准就会有一两个和别的标准不一样的地方。

    第二个写法上,正常的标准都是这么写的,比如先进性,后面先需要解释一下先进性是什么。

    评价程序也一样,形式和写法上需要改进,同时我建议将评价程序做一个图或者流程图,看上去更直观一些。

    指标怎么算,我建议再加一个附录,比如二氧化碳排放,里面还可能涉及到碳排放的强度,碳排放的减少率等等,算法可以备注出来。

    内容上,主要围绕指标来讲。

    我觉得前面各位专家提的意见非常好,就是首先要明确我们的碳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目的是什么,碳评价到底要评什么?

    比如,如果企业在同行业里排放水平和技术比较高,那么这个从感官上评价高的企业,是不是应该实际上打分更高?

    从这个角度考虑,我觉得这个指标体系可能要重构一下。

    刚才专家们讲分成两类或者三类。

    我建议分不要一分一分地凑,有几个指标的分数要高一些,突出整个指标体系的引导性,就是引导大家干什么。

    这个体系里面比如碳交易体系,这里面的分我觉得没有太大用处,因为碳交易实际上是减排手段不是目的。

    第三,从实操上提一些建议:比如指标里面的能源消费总量,它是可以算出来的,但是怎么打分却没有实操性。

    10吨、100吨、1000吨的能耗怎么打分?

    里面没有讲清楚。

    还有变化率,10%得几分,20%得几分等等,怎么评没有讲清楚。

    实操上很多指标都需要有这样的实操方法。

    建议实操一下,试着对一个企业打一下分,看能不能进行下去。

    指标体系发布之前是要有保证的、能拿出来计算的,算出来之后得5A还是4A等等在实操过程中也是挺关键的,而且每个企业计算出的分要有区分度,这也是很难的,所以指标体系是最关键的。

    另外,工信部之前做过绿色工厂评价,还有绿色供应链的指标,已经用了几年,不完全是针对碳的,但是里面有很多值得探索和参照的地方,比如怎么算分等。

    这个指标体系若要在将来用得很成熟、很有影响力,我觉得指标上是最应该下功夫的地方,而且有导向性的东西还是比较关键的。

    ”(本文根据现场专家口述整理,未经本人核实,文字仅供参考)整理/Ann 审/Candey 编/Angel往期回顾◆张红振:标准内容与国家政策衔接,提升企业碳减排力度和主动性 |《企业碳评价标准》研讨会◆乐健宏:征求企业意见,借鉴先进实践,让碳评价标准更加全面和平衡 | 《企业碳评标准》研讨会◆何平:细化行业间比较方法,加强单位产品碳含量的考量 |《企业碳评价标准》研讨会◆王宇飞:明晰指标体系逻辑,标准需考虑与国际接轨 |《企业碳评价标准》研讨会◆王凡:建议指标权重合理分配,创新性引入“碳审计”定义 |《企业碳评价标准》研讨会◆崔大鹏:双碳目标下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碳评价标准》研讨会◆徐秉声:完善评价体系,建议设置企业自评价报告 |《企业碳评价标准》研讨会◆周晋峰致辞《企业碳评价标准》研讨会:坚持标准的先进性、综合性和实用性,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企业碳评价标准》研讨会广纳专家意见 | 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承诺周年活动◆制定企业碳评价标准的思路 | 周道生态文明(第122讲)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了解公益项目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来源:ChinaGreenExpress 中国绿发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OTExMzM4Mg==&mid=2649676268&idx=2&sn=15f4553f529b9b885b60d607ee68e93a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