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离休老教授沧南仍很忙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10-11

    在湖南省湘潭大学,有一位老教授仍在忙,仍很忙。

    他就是97岁高龄的离休教师、老科协会员沧南。

    他是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今年,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前夕他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这位已在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潜心探索40多年的学者,去年刚完成一本近20万字的专著。

    今年,有关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书籍,依旧摆在他的案头。

    7月份,湘潭已是持续高温天气,可他仍像往常一样,伏在书桌前,拿着放大镜,翻阅有关暴力革命与和平演变等方面的资料,为今年第6篇论文写作做准备。

    “我的时间不多了,但想写的东西还没写完。

    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我的心情才能愉悦。

    ”沧南对前来看望他的学校老干部门负责人、校老科协班子成员和志愿者说。

    要完成这些工作,对年近期颐的沧南来说,并非易事,熟悉沧南教授的人都知道,他不会用电脑,全靠手写。

    一写字手就抖,写得很慢。

    有时考虑问题,整晚难以入眠。

    这几年,他的膝盖也痛得越发厉害。

    尽管如此,沧南却没有打过退堂鼓。

    为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毛泽东哲学思想,沧南可谓想了许多办法。

    那是2017年10月的一天晚上,沧南在电视中偶然看到一位先生在讲解古诗词,这给了他很大启示:能不能从古诗词中提出的哲理为引子,来研究和宣传毛泽东哲学思想呢?

    从这以后,他用了整整14个月时间,通读14本有关唐诗宋词的著作,超8000页、近500万字,每天工作学习至少8小时。

    但是,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他犯了难。

    为了弄准诗词中一个字的意思,常要翻阅几本工具书。

    有时坐在桌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很烦恼。

    2019年9月下旬,沧南因身体不适住院手术。

    一个月后出院回到家后,他就很少出门。

    书房里,那把磨得发亮的竹藤椅,那张1977年从武汉大学带过来的有虫洞的小书桌,成了每天陪伴他时间最长的“伙伴”。

    2020年5月,《诗意中的毛泽东哲学》几经打磨,终于成稿。

    全书共9章,近20万字。

    沧南为何对事业如此执着,对信念如此坚定?

    “我见过彩虹霞光,也经历过狂风巨浪,更坚定了我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信仰是自觉的、理性的、矢志不渝的”,我们从这些话中找到了答案,既是他的奋斗理念,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1974年,湘潭大学恢复立校。

    1977年,曾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研室主任的沧南响应党的号召,提着一口樟木箱子,只身从武汉来到湘潭,支援湘大建设。

    当年,他53岁。

    当时的湘大还在建设阶段,没有电灯、自来水,没有图书馆、教室,没有教师宿舍。

    老师分散住在附近农民家,蚊子又多又大,晚上备课,就把腿放在水桶里。

    尽管条件艰苦,沧南与来自全国近100所高校的600多名教师一道,边劳动建校、边搞教学科研。

    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就是牢记毛主席嘱托,把湘潭大学办好。

    在沧南推动下,湘大哲学专业1978年开始招收毛泽东哲学思想硕士生。

    1981年,湘大成立哲学系。

    1983年,沧南提出“毛泽东方法学”这一创见性学术课题,主编《毛泽东方法学》。

    他认为毛泽东制定的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创举。

    “这是沧南先生独具特色的学术贡献。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这样评价。

    40多年坚守与开拓,沧南带出的研究团队,搭建了毛泽东思想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

    湘潭大学已成为全国毛泽东思想研究“重镇”。

    1995年,71岁的沧南从哲学系离休后,仍没有闲着,一边继续做学问,一边参与学校和省市的社会工作。

    讲党课、做义务辅导员……

    仍然忙得不亦乐乎。

    他主动要求到湘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给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

    他每次讲课,都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讲课不能按照书本念,要好好备课。

    ”沧南这样要求自己,授课必须把自己摆进去,孩子们就不会觉得信仰很遥远。

    尽管腿脚不好,每一堂课,他都坚持站着讲,一堂课下来,总要许久才能恢复体力。

    有人劝他:“既然离休了,何不多休息休息?

    ”“共产党人只有正确的人生观,没有离退休后的第二种人生观,对老师来说,就是要把每一堂课讲好。

    ”这是沧南当教师、做学问,作为一名有着6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肺腑之言。

    今年,沧南教授已是97岁高龄了,而对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研究,依旧没有中断。

    今年7月,他刚写完一篇2万余字的论文。

    君子忧道不忧贫。

    沧南自甘清贫,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本色:将新房让给患有哮喘的同志,自己却在狭小昏暗的老房子里住了近40年。

    先后捐资40余万元资助贫困生,去年又捐出3万元助力疫情防控,可他自己一件棉袄穿了30多年,拉链坏了还舍不得丢,用根布绳往腰间一捆接着穿……

    他的突出表现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多次受到表彰鼓励,也获得了不少荣誉。

    “获得这些荣誉,既感到荣幸,又感到内疚,心情是矛盾的。

    因为从思想和工作上来说,自己与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他勉励自己要不忘初心,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改造不止,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止,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拥有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

    ”在沧南身上,我们看到了信仰的光芒,信念的力量。

    (供稿:湘潭市老科协 赵学文)

来源:hnslkx2016 湖南省老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OTIxMDMzOA==&mid=2652229419&idx=2&sn=aeb3e742d83463aeb54220eb3e257e33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