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这两件事,李政道心之所系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10-10

    来源:科技日报(ID:kjrbwx)作者:陆成宽走进中科院高能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看起来像太极图的“物之道”雕塑。

    这件雕塑作品由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创意,2002年以来一直矗立在高能所大院门口,诉说着李政道与中国高能物理事业的密切联系。

    10月10日,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庆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学术报告会在高能所举行,多位院士专家现场回忆了与李政道先生的过往。

    让人印象最深的是,李政道先生为推动中国高能物理事业发展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心助力中国高能物理事业发展1956年,国际高能物理研究刚刚进入第一代大型加速器实验阶段,我国就提出了建造一台高能加速器的设想,但是中国的高能加速器计划却经过二十多年“七上七下”的曲折,直到1984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破土动工才真正起步。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

    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中,李政道先生起到了关键作用。

    “可以说,没有李先生的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就不会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和成功。

    ”中科院高能所原所长、中科院院士陈和生说,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物理目标的选择到加速器方案的确定,从工程设计到关键设备在美国订货,从人才培养到工程管理,从物理研究到国际合作,都凝结着李政道先生很多心血。

    事实上,李政道支持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在几乎完全没有基础的中国高能物理和加速器界,建设亮度比美国正负电子对撞机SPEAR高一个量级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在许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中科院高能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王贻芳说。

    但是,李政道押上了自己的声誉,全力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他仔细分析了利弊和成败因素,利用自己的影响,创造各种渠道,花了很大精力推动和组织美国能源部所属的五个国家实验室在物理、技术、工程、人才上支持和帮助中国建造加速器和探测器,并亲自参与各种讨论,协助发现和解决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

    此外,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以及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等项目的建设,李政道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王贻芳看来,李政道陪伴和见证了我国高能物理事业艰难而又成功的步伐,为中国的高能物理发展做出了无人可以替代的巨大贡献。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高能物理研究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一切与李先生几十年来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王贻芳说。

    多方奔走只为祖国科技事业后继有人1974年,李政道第二次回国访问。

    “他先在上海参观了复旦大学和上海芭蕾舞学校,目睹了当时祖国人才断档的严重危机状况。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张杰介绍。

    参观后,李政道写下了《参观复旦大学的一些感想》。

    李政道在文中建议:中国要富强,就要重视基础科学的发展,要从培养人才做起,下决心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人才队伍。

    没有基础科学就不可能有科学创造,培养这支队伍的时间分配可以仿效培养芭蕾舞人才的做法,从少年中选拔,从小培养,有很好的老师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在20多岁的时候达到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和发挥效率的最高峰。

    随后,李政道通过周恩来总理向毛泽东主席上报《关于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建议书》。

    毛主席非常重视这件事,于5月30日接见了李政道,并采纳了他的一些建议,促进国内教育事业部分恢复。

    197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简称“少年班”。

    这是在特殊历史阶段,为改变国内严重忽视人才教育状况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然而,李政道认为,只有中科大“少年班”是远远不够的。

    “他希望,打破不重视培养基础科学人才以及其他各类人才的状况,使全国各类人才的培养步入正轨。

    ”张杰说。

    1979年,李政道又多方奔走,发起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

    “在CUSPEA项目实施的十年间,共有915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该项目在特殊时代打通了中美之间学术交流的渠道,也为日后两国间常规学术交流做了必不可少的铺垫。

    ”张杰强调。

    该项目送出的915名CUSPEA学子中,如今已有12位科学家成为院士,约300多人在国际科学技术组织中任职,100余人次获得各类国际科技大奖,400多位成为高科技发明家和企业家。

    ☟精彩内容回顾mRNA疫苗有望开启新一轮技术革命,诺奖只是时间问题?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

    颁给不对称有机催化领域的2位科学家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

    授予3位复杂系统方向的学者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如何感知温度和压力?

    5位战略科学家之问:原始创新从哪里来



来源:STReview 科技导报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M4MDkyMA==&mid=2650979161&idx=3&sn=555bfd18d2cc96b11e4a3dffa22a18b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