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话题•PICC尖端定位】找准尖端位置 护航“生命线”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10-11

    自去年至今,中华护理学会先后发布实施19项团体标准,对临床护理的多个领域提供了指导意见。

    为让护理同仁更好地理解、使用团体标准,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我们特邀权威专家对部分标准进行解读。

     作为中长期中心静脉通路,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危重症及肿瘤患者不可或缺的“生命线”。

    为了保证导管的使用安全,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找准导管尖端位置至关重要。

    相关研究表明,心腔内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准确率高,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第一,心腔内电图灵敏度及特异度高,置管准确率高,并发症少,使用成本低;第二,缩短危重症患者因等候拍摄床旁胸片导致的输液延迟;第三,减少因导管异位反复调管导致的血管损伤,以及调管后拍胸片增加的辐射暴露。

    由于PICC导管类型的差异、心电检测设备不同、心腔内电图波形的识别与判断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存在操作流程与评价体系差异。

    不规范操作将增加出现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为导管的安全使用埋下隐患。

    提出四方面基本要求2018年12月,经中华护理学会批准,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专业委员会牵头,联合全国11所医院共同起草《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团体标准,为我国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引导PICC置管的流程规范化提供了支持。

    该标准于2021年2月1日由中华护理学会批准正式发布,自2021年5月1日开始实施。

    《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团体标准规范了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基本要求。

    标准从心电监护仪或心电图机的使用、PICC置入操作的基本原则、经上腔静脉置入的PICC尖端最佳位置及患者隐私四个方面,提出了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必须执行的基本要求。

    标准规范了实施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操作前的评估与准备,指出操作前患者的评估与准备是进行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前提,为成功实施该定位技术和准确评估导管尖端位置提供基本保障。

    标准强调,PICC置管前要评估患者心脏节律、心率,有无心律失常病史,心电图上有无可观察的P波;评估是否植入心脏起搏器;做好PICC置管前准备,去除患者体表金属物;确认患者着宽松衣物,操作前清洁安放电极部位的皮肤;准备好心电监护设备/心电图机、电极片、无菌导联线;遵照心电监护设备/心电图机使用说明书安放电极,调试使之示波清晰,描记并保存体表Ⅱ导联心电图。

    标准还规范了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操作步骤。

    标准对PICC尖端位置对应心腔内电图上P波的变化进行了详细说明。

    同时,标准还提出在送管过程中,若心腔内电图显示无特征性P波改变时,应考虑发生导管异位等情况,可回撤导管后重新送入,或在X线定位下调整导管位置。

    此外,置管后宜拍摄X线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及导管在血管内的走行,并应记录导管尖端位置对应的导管刻度,保存置管中的心电图。

    延伸阅读标准制定的台前幕后有多少人员机构参加标准在综合国内外指南及最佳证据的基础上,联合北京、山东、吉林等10个省、市的12名专家组建起草小组并初步拟定草案。

    2019年3-7月,向北京、上海、河北等12个省、市的35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提出修改意见共计1128条。

    综合两轮函询意见,专家论证会针对有争议的内容,进行讨论并达到一致意见后形成初稿。

    2020年4-5月,向29家单位的34名专家征求意见,提出修改意见共计140条,采纳50条,最终形成该标准。

    分歧是怎么解决的对于有分歧的问题,专家组按照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原则进行调整。

    如,关于上腔静脉置入的PICC尖端最佳位置的确定。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发布的2016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指出,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是PICC尖端的理想位置。

    经标准起草专家组讨论,考虑到随着呼吸运动和穿刺侧上肢运动,导管尖端也会相应移动,最终专家组认为应将导管尖端位置定义为一个区间,更符合患者带管安全的考量。

    如,置管中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是否能替代置管后胸部X线摄片定位导管尖端位置。

    部分专家认为可以替代,部分专家认为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无法替代胸片的可视化图像功能,即无法显示导管在血管内的走形。

    最终,标准修订为“宜拍摄X线片”。

    未来还应关注什么本标准填补了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规范的空缺,为我国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引导PICC置管的流程规范化提供了支持。

    下一步,应促进标准在临床的推广和落实,加强相关技术的培训与评价。

    建议未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探讨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是否可以取代X线胸片,加强对“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原理的研究以及心电图形识别能力的培训。

    还应进一步讨论体位、呼吸、肢体活动、导管类型等因素对PICC尖端位置的影响,提高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推动我国静脉治疗专科的发展,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打下基础。

    来源:《健康报》护士频道版文: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孙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高伟 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王蕾


来源:CNA_1909 中华护理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TA4MzM4Mw==&mid=2648874971&idx=1&sn=77be8dda469031307a2c4d804d673cd7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