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宁夏工业转型升级:“小巨人”企业背后的创新密码

赵文象 2021-10-20

  编者按

  日前,国家工信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我区8家企业入选,至此,我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至31家。

  截至2021年,我区累计培育认定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64家。这些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60%,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宁夏著名商标450个。他们不少是行业内的“单项冠军”或“配套专家”,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贡献了全区70%以上的创新成果,以各自的“拳头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日,宁夏日报记者专程采访其中一些典型企业的“拳头产品”和核心技术,探究他们的“创新密码”,讲述这些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赢得话语权的奋斗故事。

022.jpg

卧龙电气银川变压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230kV吉布提牵引变压器。记者  赵磊 摄

宁夏中盛电缆:科技创新是第一驱动力

  10月16日,在宁夏中盛电缆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宁夏首台高频电子加速器交联生产线上熟练操作。

  “公司拥有先进的电线电缆制造和检测设备、专业的技术以及熟练的员工队伍,为产品质量稳定提高提供了保证。”宁夏中盛电缆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宁夏中盛电缆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光伏电缆生产企业,也是全区唯一一家为新能源领域配套专业设计及生产新能源特种环保电线电缆的企业,产品实现区内产品涉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用户及电动汽车充电桩配套的电力传输及连接。并持续加强科研平台、研发基础设施和团队建设,先后组建了自治区新能源电缆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致力于提高电缆工艺技术升级,降低电缆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成立于2014年9月的宁夏中盛电缆技术有限公司,用7年的时间,成为行业“小巨人”。

  视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第一驱动力,是宁夏中盛电缆取得成功的秘诀。

  宁夏中盛电缆的核心技术是电子辐照技术工艺,为此,该公司引进宁夏首台电子加速器。

  “相比于传统的蒸汽交联,避免了采用氢氧化物作为阻燃剂,防止了交联时出现的预交联和因绝缘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绝缘电阻下降现象,从而保证了绝缘电阻值。”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这项核心技术难点是电子加速器的能量和剂量的控制技术,电子加速器能量和剂量的设定是确保产品热延伸、电缆使用寿命的关键控制点。但由于电缆型号复杂,规格多样,研发试验任务繁重。

  通过不断试验研究,目前电子加速器的能量及剂量研究已形成系统性理论,并且与公司现有产品相结合,先后推出欧盟光伏电缆,IEC光伏电缆,储能电缆和70年长寿命电线,实现了电子加速器辐照技术与特种电缆和民用电线产业的融合,目前储能电缆、光伏电缆和70年长寿命电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并形成了储能电缆国内第一套行业标准。

  虽然已成长为行业“小巨人”,但宁夏中盛电缆丝毫不懈怠,创新保持核心技术领先,始终是企业主旋律,全力以赴根据科研目标和进度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人才,全面提升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

  “从未来的发展看,各行各业对特种电缆产品的需求将向高性能、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国内企业想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必须在产品性能上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必须积极展开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以及科研人才队伍的规模,加大科研创新投入,建立更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储备更多优秀电缆人才,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记者 丁建峰)

<p>  立式数控珩磨机装配现场。本报记者 王瑞 摄 </p>

立式数控珩磨机装配现场。记者 王瑞 摄 

蓝伯碳素:以绿色发展促产业转型升级

  “以科研为龙头,以创新为手段,用心开拓国内外市场。”10月17日,宁夏蓝伯碳素有限公司总经理项军红介绍企业“创新密码”时这样说。近几年来,宁夏蓝伯碳素有限公司聚焦工业转型升级,推出节能型飞碟电极糊、电煅煤及节能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等“拳头产品”,绿色发展之路让企业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宁夏蓝伯碳素有限公司位于青铜峡市工业园区中的新材料基地片区,厂区基础设施完备,拥有420平方米的沥青静置库、760平方米的成型车间以及8300平方米旧原料库和6800平方米的新原料棚。项军红介绍,2012年企业成立时,就对国内电极糊产品市场和宁夏电极糊生产厂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分析,“电石作为基础的化工原料,在国内占有较大比重,加上新材料镁合金应用领域的拓展,必将给高品质电极糊生产提供较大市场需求。”立足电极糊产业的良好发展方向,企业在行业转型发展中不断探索突破,生产出“拳头产品”节能型飞碟电极糊。

  令项军红自豪的是,蓝伯碳素是国内最先将电极糊吨消耗降低至16公斤/吨的企业。“我们生产的节能型飞碟电极糊具有膨胀系数小、电阻率低、电能损失小、氧化速度慢、机械强度高等特性,这一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项军红介绍,节能型飞碟电极糊已从第一代产品升级为目前的第三代产品。在碳中和背景下,优质电极糊产品供给存在结构性缺口,企业还将不断研发更高端的产品。

  蓝伯碳素生产的节能型飞碟电极糊已成为国产第一品牌,产品遍及全国各地。

  煅煤产品作为碳素制品、电极糊等的优质原料,能满足电解槽阳极的使用要求,蓝伯碳素一方面改造研发高端产品,一方面建设完成电煅煤及节能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在工艺、设备和管理各项节能措施中瞄准绿色发展‘智造’愿景,以转型升级撬动工业提质增效,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项军红介绍,项目电煅煤采用750KVA直流变压器工艺,工艺电耗低。尾气净化拟采用“脱硫塔(双碱法)脱硫+多管除尘”工艺,处理净化后送原厂导热油炉作为燃料使用。项目在工艺技术上,吸收已建及投产运行的电煅煤装置的成功经验,尽可能采用稳妥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的技术,以实现节能降耗、达产达标。

  项目产品电煅煤作为产品能源输出项目,年综合能耗等价值电煅煤项目工艺电耗890kWh/t,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项目建成后,生产的煅煤供本公司电极糊生产使用,同时回收电煅煤生产尾气作为电极糊生产导热油炉燃料使用,年可减少企业约400万m3天然气,在增加企业利润的同时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同时,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下,蓝伯碳素开展数字化升级改造,采购“舍予”工业数据操作系统,化解目前企业所面临的由众多烟囱式应用软件和碎片化的数据孤岛对进一步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带来的困境,为生产和运营过程的智能化提供一个具有前瞻性和厚实的技术基础。

  “我们将践行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以‘拳头产品’不断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加速前行。”项军红说。(记者 陈瑶)

<p>  高效滤筒节能除尘器比传统布袋除尘器效率提高30%左右。</p><p>  本报记者 陈瑶 摄  </p>

高效滤筒节能除尘器比传统布袋除尘器效率提高30%左右。记者 陈瑶 摄  

卧龙电气银川变压器:变与不变的匠心追求

  呼啸而过的银西高铁,在通过的刹那间,守护它的“108将”牵引变压器瞬间将330kV降为27.5kV,确保动车组的顺利行驶。在西部,低调的卧龙电气银川变压器有限公司是个“宝藏企业”,它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重点技术依托单位”,承担国家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所需高电压牵引变压器的国家级科研任务。

  “多年来,我们潜心研究产品,力争做得更好。”卧龙电气银川变压器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实现电气化铁路牵引变压器的国产化,推动企业发展,公司早在2000年就在国内率先开始了电气化铁路牵引变压器产品的研发工作。作为高速铁路的核心部件,牵引变压器是车辆牵引、制动、通信等重要功能的电力来源。高铁经过变电所时,变压器处于高过载状态,在高铁通过的一瞬间,电压会急速下降,这样巨大的电压落差瞬间,对变压器冲击力非常大。

  “这对技术要求非常高,我们唯有全力攻克。”卧龙电气银川变压器有限公司技术工作人员说,多年来卧龙电气银川变压器有限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近2亿元,建立健全了技术创新体系,着重以提高牵引变压器运行安全和可靠性,开展关键部件及核心技术工艺的研发和试验。同时还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铁道部第一、二、三、四设计院、天津电化院等单位合作,从而更好地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和实际需求信息。

  银西高铁所经之处高压电网是330kV电压等级,每个牵引变压器生产由5大部分组成,要经历100多道细节工序。这对设计研发生产都是一道道难题。为确保银西高铁运行安全,公司的研发团队往返北京、银川等地,积极寻求高校、大专院所的支持,确保设计科学合理。最终,该公司研发、生产团队打破了牵引变压器的可靠性技术、绝缘技术、节能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瓶颈,具备了高过负荷能力、低局放、低温升、性能可靠、容量利用率100%等特点,满足了银西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行的需求,更为提高我国高速铁路牵引变压器的整体技术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

  “这得益于我们多年来建立的人才团队,及团队所拥有的工匠精神。”公司2012年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院士工作站,有专业技术人员近120人从事前沿技术研发工作。同时,根据产品技术发展要求,迅速搭建了由外部专家、总工程师、项目工程师、辅助设计人员组成的产品研发技术组,负责产品技术的升级与新品开发工作。截至目前,企业拥有有效专利114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91项,涉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核心技术。

  如今,由卧龙电气银川变压器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DQY型220kV高电压牵引变压器、Vv型220kV高电压牵引变压器、V/X型220kV高电压牵引变压器目前在国内高速铁路建设中依然是核心产品。“下一步我们公司将继续不断做大、做强、做精输变电设备、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设备,力争在行业始终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卧龙电气银川变压器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记者 赵磊)

<p>  数控钻铣中心装配现场。</p><p>  本报记者 王瑞 摄 </p>

数控钻铣中心装配现场。记者 王瑞 摄 

“大河”奔流不息

  “数十年来,‘大河’取得的成绩与踏实钻研的创新精神、以国家荣誉为个人荣誉的精神是分不开的。”10月17日,宁夏银川大河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部长李德强回忆企业的发展历程,由衷地说道。

  机床行业是制造业的基础,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基石。1965年,根据中央加强“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中捷友谊厂党委动员多名干部工人来到宁夏进行筹建工作,当时以黄河命名,建立了大河机床厂。

  宁夏银川大河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原大河机床厂,以下简称为大河公司)经过几十年发展,形成了数控珩磨机床、数控钻铣床、立卧式加工中心、立式钻床、专用机床五大系列产品,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中小壳体类零件的钻、攻、镗、铣、珩磨加工的高精、高效、柔性生产线及设备,并可按用户要求设计制造其他非标设备,成套能力强。

  “我们瞄准高端数控机床市场,2012年起将主要技术力量和资金投入到珩磨机床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上。实现数控珩磨机控制技术的原始创新,核心元器件自主研发。”李德强介绍。

  伴随着国家级“优秀产品”“信得过产品”等一个个称号的叫响,“大河”成了大家引以为豪的名字,为之奋斗也成了工人们的目标。2010年,大河公司联合兰州理工大学、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组成产学研科技研发团队,共同承担了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装备”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珩磨机”课题,研发出我国第一台单主轴高档数控珩磨机。

  此后,企业又通过连续4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研课题任务,大河公司实现了数控珩磨机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拥有了珩磨机床“数控智能制造技术”优势。机床运动模式原始创新,核心技术、关键元件自主研发,机床主要功能及性能、主要珩磨指标全面超越国产同类机床,达到进口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是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具有国际水准的高档数控珩磨机床。解决了汽车发动机缸套行业长期依赖进口设备的状况。

  发展不息,创新不止。大河公司拥有数控珩磨机床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是针对汽车、军工等行业对珩磨工艺及设备的新要求,组成以企业为主体,兰州理工大学、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参与共建的产学研技术开发与创新团队。

  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我们将立足于企业,加快推进‘制造’向‘智造’转变。向打造高端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努力。”李德强说。(记者 王瑞)

“明星”工业蓝宝石

  工业蓝宝石,近两年来已成为银川新材料领域当之无愧的“明星”。

  “名气”很大,夯实了宁夏“世界最大工业蓝宝石生产加工基地”的地位。

  10月16日,记者在位于银川经开区的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晶体加工车间内采访时,看到一颗400公斤级的蓝宝石晶体,晶莹剔透。

  “目前,公司400公斤级蓝宝石晶体量产规模全国第一。”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常慧介绍道。

  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所产蓝宝石晶体是一种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可见光透光率高、物理性能优良的晶体材料,目前,量产晶体规格为100kg—400kg级蓝宝石晶体和蓝宝石晶棒。

  自2014年成立起,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陆续投资建设了蓝宝石长晶一期和二期项目,主要采用改良泡生法生长大尺寸蓝宝石晶体,先后生产出30KG、80KG、110KG、130KG、160KG和400KG级蓝宝石晶体。

  据介绍,蓝宝石晶体材料80%应用于Micro LED、Mini LED、高端LED发光器、医用无影灯等LED衬底领域,20%应用于智能手机屏、摄像头、指纹识别、智能手表镜面、无人机视窗等智能设备、观察窗口领域,特别是填补了国内Micro LED显示芯片用蓝宝石衬底基材以及大尺寸光学窗口用蓝宝石晶片产业化需求的空白。

  “工业蓝宝石因其强度高、硬度大、耐冲刷,可在接近2000℃的高温条件下工作,成为光电领域的基础材料。”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随着5G技术的应用,已开始更多应用于航天、航空、航海等高端设备,是新材料领域的又一匹“黑马”。

  “公司的核心技术之一,是采用自主研发的改良泡生法长晶工艺和设备,已掌握超大尺寸蓝宝石关键长晶技术,晶体相比同行其材料利用率显著提高,且能耗较同行业低30%以上。”常慧介绍,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制定了“完善蓝宝石产业链、打造蓝宝石生产和研发双中心”的战略规划,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延伸蓝宝石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增加产品市场占有率推进公司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是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业蓝宝石”名气大的“秘诀”,该公司筹建技术创新平台,已自主研发立项14项,每年至少产出1至2项新产品或新工艺;积极对创新内容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能力指标逐年提升,新产品产值逐年增大。

  目前,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蓝宝石三期项目是对蓝宝石晶体材料的产业链延伸,累计投资将超过20亿元。三期项目建成投产后,该公司主营产品将增加蓝宝石晶棒和蓝宝石衬底片,彻底打通从前端制造到后端加工的全产业链。(记者 丁建峰)

来源:宁夏日报

科创宁夏 工业 小巨人 企业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