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期临床优势病种系列青年沙龙 在京举办

李自刚 2021-10-21

图片

图片

2021年6月3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展研究办公室、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承办的“第八期临床优势病种系列青年沙龙”在北京贵州大厦成功举办,旨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对中医临床优势病种进行了深入研讨。来自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的近20名专家参加了本次沙龙。针对风湿病领域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优势病种,中西医专家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并形成了初步共识如下:

图片

优势病种

图片

图片

1、类风湿关节炎:改善疲乏、焦虑、怕风怕冷等症状,改善继发性间质性肺炎,降低RA前状态向RA的转化率,增强体质,改善消瘦、肌少症,采用针刺、理疗等外治技术能改善关节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增效减毒,提高疗效。

图片

2、脊柱关节病:改善脊柱疼痛、关节炎、眼炎等症状,脊柱活动度或功能状态,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快缓解病情、减少疾病复发,中医外治方法、中医康复治疗能改善脊柱及关节功能。

图片


3、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能减轻关节症状,能改善体质,对代谢综合征可整体调节,对慢性期反复疼痛、痛风性肾病、痛风石破溃等有疗效。

图片


4、骨关节炎:改善关节疼痛、晨僵、关节怕凉、乏力等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状态;中医外治方法对关节症状、关节功能有较好效果。

图片

5、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协同增效,有利于撤减激素,减少感染发生,改善患者疲劳感、脱发、慢性皮损等症状,缓解SLE合并血液系统受累,对妊娠有保护作用。

图片

6、干燥综合征:改善口干、眼干、乏力、尿频、焦虑、抑郁等症状,改善SS合并血液系统损伤、间质性肺炎等合并症。

图片

7、纤维肌痛综合征:改善疼痛、怕冷、失眠、焦虑等症状,中医微创治疗、中医外治、中医体育医疗等对疼痛、乏力、精神症状有较好效果。

图片

8、产后风湿:目前缺少西药治疗,中医治疗改善关节疼痛、焦虑、抑郁、怕风怕冷等症状,改善身体体质、恢复精力;中医外治有较好效果。 

图片


9、硬皮病:对于疾病缓解期皮肤硬化,西药缺少有效药物,中药口服或外治方法能改善皮肤硬化。

图片

10、风湿病早期:对于未分化关节炎、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复发性风湿症等疾病,使用西药效果不佳,或弊大于利,采用中医药治疗起到延缓疾病进展,阻止疾病转化的作用。

图片


11、风湿病相关系统受累:风湿病相关皮肤粘膜病变,如狼疮脱发,白塞病口腔溃疡,皮肌炎的皮疹等,或风湿病相关胃肠道病变动力性病变,如皮肌炎吞咽困难,硬皮病的食道扩张和肠道受累,以及风湿病相关血液系统受累,如贫血、白细胞减低、血小板低,采用纯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症状。



专家观点摘记(按发言顺序)

徐愿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

青年沙龙为中医和西医交流开辟了渠道,中、西医专家本着想做事、做成事的态度开展对话合作,一定能促进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优势病种诊疗能力的提升。中医学术的发展,优势病种是抓手,在本次沙龙前,我们开展问卷调查,对风湿病中医优势病种、优势环节进行摸底调查,中西医专家普遍认为,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产后风湿、硬皮病等疾病,或疾病的某些环节,是中医治疗的优势。问卷调查也显示,中医、西医对于对中医优势病种的认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今后需要进一步增加交流,增进了解,用现代医学方法诠释中医疗效、发现机制,让西医了解中医、能用中医。

侯秀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 

中医治疗风湿病有优势,但是能让西医同道听懂也很重要,要以患者角度寻求更多的优势结合点,落足临床服务。类风湿关节炎前状态,西医治疗存在利弊权衡、病人接受度的问题,中医治疗可能会有更好的优势,此外,未分化关节炎、未分化结缔组织病,都是中医介入的时机;一些功能性的疾病,如纤维肌痛综合征,中药和非药物治疗等中医方法有优势,如八段锦,可减少药物干预造成的病人负担;对于一些明确诊断的疾病,中西医联合治疗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中医研发很多专病专方非常有优势,大家认可度高;中医一些治疗技术有很好的疗效,如针刀、针刀镜等,具有很好的疗效;中医治疗方法还对关节炎功能的改善有帮助。

韩曼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

中西医专家对每个优势病种或优势环节的认可度,很多环节不一致,中医优势环节的投票,是基于中医药的临床优势及临床实践,另一方面,基于我们开展的临床研究,我院开展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为临床提供了循证证据,来说明中医的优势环节。西医专家的投票可能是考虑到在临床上用西药治疗风湿病的时候,有一些不太满意的疾病或环节,可能期待或听说中医药有效,投票支持中医药在这个环节是有优势,另外,西医专家依据中医发表的研究来认知、投票,这可能是中医专家和西医专家有不同看法的一些原因。我认为还可以增加一些优势病种,CTD相关的间质性肺炎是我们中医药确有优势、有特色的,如减少免疫抑制剂使用、预防感染等方面的作用,中医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阐释其疗效;硬皮病用中医内服加外治的方法,能改善硬皮状态,效果较好;风湿免疫病相关的血液系统损害,采用中药能够升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狼疮妊娠的问题,在孕前孕中孕后,中医可以全程为妊娠保驾护航。除了优势病种,中医药外治法也是优势特色,如八段锦、针刺、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都具有很好的疗效。

李常虹 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风湿科

中医、中药治疗风湿病,从西医角度来看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很多疾病缓解以后,后续减药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复发问题,中药可能在西药减停过程中避免复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在一些情况下并不提倡降尿酸,不适宜西药治疗,中药可能在这些环节发挥作用;很多风湿病的共性问题,病情控制以后,虽然已经达到疾病的缓解标准,但患者依然感觉不舒服,如疲劳、容易出汗、乏力等,中医可以帮助进一步解决此类问题;免疫病合并妊娠方面,有些患者西药效果不好,中医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尤其是部分患者焦虑情绪特别重,这是中医未来有效的开拓领域。

耿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科

中医药在治疗风湿病中有优势,能改善患者症状,有些是西药效果也不理想的,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患者,伴有关节受凉、全身发汗、发热的症状,中医很有优势。很多风湿病需要长期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帮助减药,或者追求更好的缓解,但是中药维持很长时间治疗的问题需要解决;中医药对于长期预后是否有效,还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一些难治性疾病,如风湿病相关血小板减少、间质性肺病、发热等,中医药比较有优势;中西医联合、分层治疗在干燥综合征和类风湿值得探索;对于口腔溃疡、银屑病,如脓疱型银屑病等比较难治,中医也有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吴迪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科

我在临床上听到一些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经过中药治疗后取得神奇的效果,中医在很多风湿病中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不过,中医应该让西医知道,要多宣传。我希望中医能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1、西医不愿治的病症。西药毒副作用较大,轻症病人,西药治疗往往得不偿失;2、西医不会治的病症。西医对于炎症不重、病程较晚、纤维化较重的病症,即使使用大剂量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依然无明显疗效。3、西医不得不治的病症。当病人病情较重,存在重要脏器损伤,西医不得不使用毒副作用较大药物治疗时,往往出现多种副作用。4、中西医联合门诊,从中医角度对西医诊断的单一疾病患者做出进一步的亚组分层,辨证施治,个性化治疗。5、西医的不少疾病,治疗药物繁多,难以事先预测某一患者对某种药物的治疗反应如何。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如能对西药进行性味归经,或能够有助于实现精准治疗。

周云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西医对于中医诊治风湿病存在不了解,首先是循证证据不足,西医寻求中医帮助,需要中医有更高级别的循证证据,让西医大夫去信服,中医发表的文献或者开展的科研工作,需要与西医加强沟通、解释,用好的证据证明中医有效,中医和西医要增加相互了解;风湿病患者对中医的接受度非常高,从病人的角度看,他们对中医的需求非常大,西医和中医加强合作非常必要。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扶正祛邪,还需要从细胞因子、作用机制等来研究,用西医能够理解的语言,证实它在体内内环境的影响。有些风湿病,西药效果不理想,如痛风慢性期会持续疼痛,或合并肾功能不全时难以加用止痛药物,需要中医提供有效方案。一些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有症状及自身抗体,但加用西药证据不充分,希望中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帮助延缓疾病进展。此外一些皮肤粘膜病变,如硬皮病或者痛风破溃,中药外治是西医非常好的补充。干燥综合征或者狼疮合并难治性的血细胞减少,希望中药能够帮助减少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用量。

李坤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

中医治疗风湿病不仅有祛邪药物,也有扶正药物,在治疗某些疾病上很有优势。中医优势,需要明确是优势病、还是优势证、还是优势环节,有些疾病伴随关节不舒服、白细胞低,单用中药可能有很好的效果,而对于疾病的活动期,可以中医和西医联合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如风湿病伴随的疲乏、纤维肌痛伴随的心理问题等。今后要加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将相关论文发表到中国顶尖的医学杂志上,还希望学会多做宣传,让西医更多了解中医。

李斌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科


中医治疗风湿病,讲求天人合一,中医治病是整体调节,中医要加强传承,辨证方法要全面,提高中医治病水平;中医看病,要包括形体、气机和精神状态三方面综合考虑,如骨关节炎可能是力线发生了偏移所致,就需要考虑形体状态;治疗要扶正祛邪,西药驱邪作用非常强,对慢性、疑难性、病久的患者,中医扶正是优势特色。中医治疗风湿病还有很多优势病种,如产后风湿从内热蕴结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结合经络循行辨治,都有很好的效果,此外,脊柱关节炎的眼炎,软骨炎,白塞病溃疡病变,IgG4相关疾病,减轻激素使用,不明原因发热,风湿病合并血小板或白细胞减少,风湿病合并肺纤维化,狼疮脱发等,中医药治疗都能起到非常好的疗效。

王伽伯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放眼当下,风湿类疾病,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很难治。今天中医和西医的碰撞交流特别好,我们从中听到了不少具有良好潜力的中医治疗风湿疾病的优势病种。但这还不够,风湿类疾病非常广泛,后面还需要更多聚焦到几个具体的疾病及其病程阶段,进一步讨论梳理出中医治疗的优势。

风湿病难治,根本原因是我们对机理了解太少,如果机理不清楚,就很难筛药。我们在找机理的时候,可以多看看中医的书,会给我们很多启发。风湿这个词其实是中医的一个词,是前人根据中医对它的基本认识对应翻译成风湿。那么,什么是“风”,什么是“湿”?中医为什么要根据风和湿的不同证候进行辨证论治?在发病机理的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才能更好地治疗风湿病,更好地发现新药。

王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针对潜在优势病种、证型等中医方案,开展广泛的中西医单位临床合作,得到优势病种的临床证据。中医药优势病种的临床评价进行多维度设计,包括:可能改善的临床症状、有潜在优势的证候、疾病的疗效评价指标,最终建立“病证症”多维的特色评价体系,明确“哪些层面有优势?哪些指标有优势?”中医药优势病种应不仅包括中医药治疗,还应包括中西医联合治疗、非药物疗法等形成的一系列优化的临床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展中西药联合使用“增效解毒、禁忌配伍”等用药规律,为临床实施提供可操作的路径。

罗静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

中医在某一些病种或者某一些时机,或者某一些人群里面是比较有优势的,如痛风发作期,不明原因发热,中药效果很不错;干燥综合征患者,中药对口眼干效果很好,起效较快。不过,中医获取循证证据有难度,饮食状态、体质、合并病等都能影响证候,给获取循证医学证据带来难度,如何去获得认可的证据,是未来中医的努力方向之一。中药对部分干燥综合征相关间质性肺炎效果很好,比如雷公藤多苷片,应用较广泛。中医和西医要达到中西药互通互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认为,中医要推广可以先从基础做起,可以从做人群调查研究开始,从中医的思维和语言进行人群观察、对比、总结,发现规律,这也有助于咱们中医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西医接受中医。把中医做到大家都认可,路很长,难度也很大,但值得做。

李梦涛 特邀点评嘉宾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搞临床优势病种青年沙龙,非常重要,这有利于风湿学科的发展。我有两点感受:1.中医祛邪扶正理论,是平衡理论,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比精准医学概念提出的早,中西医结合增效减毒,就是西医的联合治疗理念,中医的这些理念,值得大家深入思考;2.今天的讨论大家都在强调寻找证据,符合习总书记提出来的以现代医学去诠释我们中医药的理论,我也非常同意各位专家提到的病种和病症应该结合,其实西医的理论同样是这样,我们从来没认为狼疮是一个病种,狼疮的脱发、血小板减少、肺动脉高压,其实就是从病种到病症的这样一个看法,大家的理论都是一致的。

我有两点建议:1.中医研究也要从难治性疾病开始,我们要讨论难治的疾病,循证医学的个体都是从难治的病例开始,今天讨论了狼疮的脱发、血小板减少、肺动脉高压、妊娠等问题,就是从病种到病症的重大攻关,今后应该跟中医药结合,在重大课题里面希望能够有所突破,用中医药的办法一起攻克这些难治性的病种和病症。2.我们要用共通的评价体系来评价中医的疗效,用现代医学去诠释中医药的疗效,需要按照现代研究的套路,证实中药在真实世界中的疗效,寻找中医循证医学的证据,建议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要符合现代医学研究的套路。

我们要让中国高水平的SCI文章占领世界的一席之地,中国有很多优秀的SCI期刊,我们要把优秀的中西医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高水平的SCI期刊上,要让全球能了解我们中国,对西医而言,对国际而言,我们中国有阵地、有能力做好这件事。

陶庆文 特邀点评嘉宾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科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医和西医是医学发展的不同体系,各有各的优势,对中医的理解,有两种错误的认知,一是中医无用化,认为中医无效,二是中医妖魔化,认为中医什么病都能治,因此要强调中医优势病种,优势病种不是中医大于西医、中医强于西医,我个人理解中医优势病种是能用中药治疗、中药有效、对病人有所帮助的病种。

我认为,中西医结合要做到4个互:1.语境互通。西医讲话,中医听得明白,中医讲话,西医能够理解,目前还做不到互通,需要格外努力,未来要建立平台,开展更多交流合作。2.学理互释。中医和西医很多学理是相通的,中医对“风湿”的理解,最初只是病因学概念,现在已经发展为对疾病特点的高度概括,“风”是指此类疾病无处不在、病情多变的特点,“湿”是指此类疾病重着、黏滞的特性,西医对风湿病的理解也是系统性病变,无处不在,且病情快速多变,不易缓解,容易复发,多伴肿胀的症状,中医“风湿”的概念与西医风湿病的特征在学理上是一致的;治疗上中西医也是可以互释的,西医治疗要用毒副作用大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诱导缓解、维持缓解,中医对重症患者的治疗强调以毒攻毒,治疗的学理是可以互释的。3.标准互证。中西医要采用共同的标准证实疗效、阐释机制,这方面,中医欠缺的比较多,需要进行更多的标准互证。4.手段互融。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用激素和免疫制剂,同时使用中药,需要把中药和西药高效有机科学的融为一体,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副作用,这是我们目前要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解决的不好,也是下一步我们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我对咱们这个沙龙有几点希望:1.中医临床和科研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开展中医治疗疑难重症风湿病的研究,二是要对西医疗效不理想的点进行研究,要把今天讨论的问题形成清单,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科学的手段阐释清楚,先以某一个疾病或者某一种状态为例,阐述清楚,形成研究模式,推及全部。2.以此沙龙为契机,建立联席工作的机制,通过各种手段,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的。

会嘉宾名单

【主办单位】孙永章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  张霄潇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展研究办公室主任兼青委会秘书长郭继华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展研究办公室【特邀点评专家】陶庆文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科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李梦涛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本期召集专家】徐  愿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  副主任医师【交叉学科专家】王伽伯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副院长  王   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副院长【研讨专家(中医)】侯秀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主任 主任医师李   斌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科   副主任医师韩   曼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   副主任医师罗   静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 主治医师【研讨专家(西医)】吴   迪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科  副主任医师耿   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科  副主任医师周云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科  副主任医师李常虹   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风湿科  副主任医师李坤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  副主任医师


延伸阅读

本期召集专家简介:

图片


徐愿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现就职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入选中日友好医院“青年科技英才”计划、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晨曦计划”,近年主要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风湿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的诊疗。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课题等课题6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2篇,主编及参编著作6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会长、世中联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青年委员等多个学术团体委员或理事,兼任《临床医学工程》编委,《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世界中医药杂志》等杂志审稿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优势病种系列青年沙龙简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中华中医药学会拟针对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优势病种,开展系列的青年沙龙研讨,每期将邀请10-12名中医、西医临床一线的青年优秀专家(中西医各半)共同针对某个疾病领域探讨中医及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优势病种。每期沙龙将邀请1-2名行业权威专家点评,2-3名“四青”人才参与讨论,每期形成专家共识,完成系列成果,邀请行业权威专家审定后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名义报送相关上级部门,供中医药研究发展政策规划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