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化所等揭示冷却速率对伟晶岩脉成矿(Li)潜力的影响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11-04

伟晶岩常以岩脉群的形式出现在花岗质岩体的顶部带,被认为是花岗质岩体分异的最终产物。形成伟晶岩的熔体脱离其母岩体或源区后,能迁移数公里。同时,自然界中部分伟晶岩也可能是富含成矿物质的沉积岩直接熔融形成。锂(Li)是重要的战略金属,相比于地壳中低的Li丰度,部分伟晶岩中Li含量高达百分级。在关于富Li伟晶岩的研究中,Li为何能在伟晶岩中超常富集是前沿科学问题。因此,识别影响伟晶岩中Li富集程度的因素对剖析其成因颇具意义。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地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博士后周金胜、研究员王强、中科院院士徐义刚与合作者,对新发现的西昆仑白龙山超大型伟晶岩锂矿及共生岩石,开展了年代学、岩石学、矿物学、热模拟和Li同位素分析。对两件伟晶岩的铌钽矿U-Pb定年显示伟晶岩的侵位年龄为212~214 Ma。贫锂辉石的伟晶岩脉(δ7Li = +2.0‰~+4.9 ‰)具有比含锂辉石的脉体(δ7Li = -1.9‰~+0.8 ‰)更高的δ7Li值。结晶分异、流体出溶和侵位后扩散过程中的Li同位素模拟(图a-c)研究表明,含锂辉石伟晶岩脉体轻的Li同位素组成可能由流体出溶或短时间的扩散分馏引起,而贫锂辉石伟晶岩脉体重的Li同位素组成则由长时间的扩散分馏导致。结合热模拟的结果(图d)发现,即使是初始富Li的伟晶岩脉,其侵位后如果冷却缓慢,脉体中的Li将通过颗粒边界扩散作用迁移弥散到周围的地层中,这将急剧降低伟晶岩脉中的Li含量(图a),从而破坏其成矿潜力。换言之,快速冷却是形成富Li伟晶岩的必要条件之一(图e)。这一新发现与伟晶岩矿床中常见的矿化分带现象一致,即富Li的伟晶岩脉往往远离伟晶岩区(远端伟晶岩)的热场中心(即母岩体),而靠近母岩体的区域通常为不含Li的伟晶岩脉(近端伟晶岩),这是由于近端伟晶岩脉的围岩具有更高的温度,导致伟晶岩脉侵位后冷却缓慢(图d),不利于成矿。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ical Geology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资助。          论文链接  (a)伟晶岩脉侵位后Li的扩散丢失,(b-c)伟晶岩脉侵位后的Li同位素分馏,(d)远端和近端伟晶岩脉的冷却过程,(e)伟晶岩脉冷却速率与Li含量和Li同位素的关系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2110/t20211018_4809971.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Li 岩脉 伟晶 Li同位素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