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贫困生曾每月花400,却资助4名孩子:我想照亮哪怕一个人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11-10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近日,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白在网络流传,受到广泛关注。11月9日,多位清华学生告诉记者,文章直抵人心,深受感动。

“你们知道T35吗?我很感谢这趟列车,这是唯一一辆从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白皮列车。”这位学生来自安徽,为了省钱,2014年从老家坐着硬座一路北上。据他回忆,这趟列车很难买,更多时候是拿着一个小马扎坐着看书,度过火车上的一宿时间。

文章中提到,他当年入学时奖学金和助学金共计13000余元,扣除学杂费,一年可支配的资金只有6500元。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开支计划,每个月只能花400元。同学吃西瓜喝饮料时,他只能默默喝水;在食堂里想办法用最少的钱吃到最可口的饭菜;无法承担班级出游花销,错过了和同学的合照……这些内容琐碎而朴实,却又能直抵人心,令人动容。

“每年要写两封信,一封是给发放奖学金的企业,一封是给基金会的。”在获得资助的同时,这位学生也会定期给那些给予他帮助的企业和组织送上一封手写信。此后的日子里,他通过兼职有了稳定的收入,也获得了保研资格……

从研一开始,他每个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了4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一学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每学期回家时,他也会去看看这些孩子,给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文末,他说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像清华的校友一样成立基金会,去真正做一些实事。

记者注意到,不少清华校友纷纷转载该文。“因为穷过,所以更觉帮助的可贵。”一位毕业于清华的网友表示,写下这篇文章的学弟至今仍不算富裕,但却心系那些贫困学子。他认为这种推己及人的情怀、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态度,让他颇受感触。

清华大学硕士孙同学告诉记者,之前他也看到过很多类似的清华学子的励志故事,但这个故事里令人感动的是,学长在生活稍有改善后就能想着去帮助他人,这种情怀难能可贵。他也希望自己能学有所获,日后用知识回馈社会。

“朋友圈已经刷屏了。”另一位江同学称,目前大家争相转发这篇文章,他看完后深受震撼。文章里没有卖惨、也没有诉苦,学长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他的大学生活,让他看到苦难中的韧劲。

心有暖阳,何惧沧桑人生

文章引发强烈反响后,作者发布续篇回应道:

看到大家的鼓励与支持,很感激,仿佛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大家猜得不错,我确实刚毕业不久,做的是一份钱相对少一些,但很有价值也很有意义的工作。

关于资助,我想和大家说,如果你愿意去真实了解的话,那么资助过程本身对于我们要比最后的金钱更有意义。去了解每个家庭,去回访每个孩子,和他们互动交流,我觉得这些给予我的价值甚至超过了我付出的金钱。

我的身份是一个生活在大家周围,可能就是你对面铺同学的普通人。园子里也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人,甚至有比我更困难、更坚强的榜样,比如12级的学长矣晓沅,他的特奖答辩为我大二最困难的时期给予了一盏明灯。

我也希望,这篇小小的自传能够给予大家一点点慰藉。相信大家也知道赵家和教授的事迹,清华老一辈的教授真的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恐怕很难做到赵教授的程度,不过等我70岁,真的干不动的那一天,我也想写点东西,把我的一生总结起来,最起码自己内心,无愧于“清华人”这个称号。

看到这里的每一个人,也许你曾经也迷茫,也许你现在也无助,也许你也感慨贫富差距,也许你也打算抛弃理想,不过看看这么多的回复,这么多的点赞。

它印证了什么?印证了,清华人的内心深处还是有大爱的。虽然我们平日里嘻嘻哈哈,虽然我们平日里会有负能量,但是我们依然是国家的未来,我们依然可以成为民族的脊梁,我们依然可以做到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心有暖阳,何惧人生沧桑!

不得不提醒的是,我们不一定要知道他是谁,也不一定要寻找他是谁。

这篇“树洞文”,只当是他在自己的人生驿站中,一个小小的总结。前路漫漫,学海无涯。

他说,希望我的能力能像是清华的校友一样,能成立基金会。

一个发光的人,必然会照亮他的四周。他没有被苦难打倒,现在没了衣食困顿,定能轻装远行,追逐梦想。

再加上他有这么好的起点,有一颗愿意照亮他人的心,他也必定会达成所愿。

或许,到那一天,他愿意来“解密”这段历史。愿不愿意,我们都该尊重他的意愿。

所以,尊重他,别深扒。

有网友说:“有余力时不忘助人不仅是金钱、还有精神自勉”

有网友说:“完整看完了他是个很真诚的人也没有因为物质条件改变过自己内心我辈楷模

祝愿他能靠自己照亮更多人”

还有很多网友留言


来源:中国青年网综合整理自极目新闻、北京青年报、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