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许银:用科技守护绿水青山

湖南省湘潭市科协 2021-11-17

人物介绍:许银,女,1985年出生,博士,湘潭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常温常压湿式催化降解有机废水和“材料—微生物”协同治理黑臭水体的相关技术与工艺研究工作,入选湖南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人才计划,荣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 Sci. Technol.)、《材料化学A》(J. Mater. Chem. A)等期刊,担任中国第六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中心株洲驻点城市专家、湖南省黑臭水体生态治理与资源化工程中心技术负责人、湘潭市黑臭水体治理指导专家。

有人曾调侃许银:“你天生就是块做环保的料。”

为何?

“我的生日恰逢世界环境日,研究领域又和水有关。平时朋友们一说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容易想到我。”许银说。

看似偶然的事,背后其实藏着必然。

许银是土生土长的湘潭人,从小学习成绩优异。2002年,她如愿考上了湘潭大学。

和多数女生一样,许银原本渴望走学文的道路。填报大学志愿时,因为亲戚的一句“环保是个新的、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于是在志愿表上多填了一个环境工程专业。谁也没想到,这个“无心插柳”的决定,却在日后成就了许银。

黑臭水体是我国当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如何通过先进技术,让黑臭水体再现碧波,是众多科技工作者奋斗的目标。

“我从小在湘江边长大,本科、研究生、博士读的都是环境工程专业,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让我更迫切地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保护绿水青山。”许银告诉我们,为落实国家“水十条”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要求,她将科研的重点锁定在了常温常压湿式催化降解有机废水和“材料—微生物”协同治理黑臭水体的相关技术与工艺研发上,希望能为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新的选择。

一种新型的类水滑石环境功能材料是许银的重要研究成果。她介绍说,磷和有害有机物是黑臭水体的“元凶”,治理黑臭水体关键是消除这些有机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借助生态的自修复功能,水体中的有害有机物可以自行降解,但污染严重的黑臭水体自修复能力很弱,生态净化周期比较长。她研发的新型材料,可以快速“抓住”黑臭水体中磷和有毒有机物,产生富氧环境,从而强化水体修复能力。

针对黑臭水体的磷污染问题,许银专门开发了“类水滑石-微生物”协同处理系统,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突出成效。该技术为湘潭摘得“中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立下了大功劳。此外,她研发的“类水滑石基纳米材料-微生物”一体化设备,相较传统设备具有占地少、使用寿命长等优势,近年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崭露头角。就在我们采访前不久,由她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获批郴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专项——“陶家河嘉禾县观音山水库及上游河道深部安全清淤及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立项,引起行业高度关注。

“既关注‘国之大者’,也要关注民生大事,这是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使然。”许银说,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走到环保研究领域的前沿,这一路她遇到了许多好老师,尤其是攻读硕士博士期间,恩师们的言传身教对她影响深远。在她看来,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源头活水”就在教育,不管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还是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都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作支撑。眼下,她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将自己从前辈那汲取的知识精华倾囊相授,薪火相传,让更多年轻人学好本领、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记者手记】

“科研、教学、行政工作……您最看重哪个?”“当然是做老师咯!”许银脱口而出。

是的,这是她最看重的事情。为了把课讲到精妙,她不惜花数倍时间备课,哪怕这课已讲了好多年;为了带好学生,她推心置腹地跟学生谈心,哪怕项目被学生“搞砸了”,也觉得“值”;为了让学生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她乐此不疲地组织一场又一场“博行”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生启迪思想、开阔眼界……

身为奋战在科研一线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许银对教育有着深刻、独到的理解。她当下正在做的,除了潜心环保科研事业,还有就是为社会培养一批批朝气蓬勃的优秀人才。

立德树人,薪火相传。这不正是高校在科技创新路上动人的写照吗?

许银,水体,科研,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