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愿意去哪创业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12-01

■本报记者 沈春蕾

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在北京某高校教授的办公室门外,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已经等候了整整一天。而这位教授正在外奔波寻找场所,希望尽快将自己团队研发的应用技术落地转化。

这场迟到的见面以一份合约的签订而圆满告终。其中一位客人是江苏省某市副市长,通过相关渠道知晓该教授的技术在当地有很大市场,于是带着秘书亲自登门拜访,希望引入该技术,并愿意提供免费场地和相关优惠政策,帮助教授团队在当地注册成立公司。

不久前,记者再次联系上这位教授获知,这些年来,他已先后推荐多个技术项目在当地转化和创业,并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他认为,创业选址很重要。

今天,科研人员如果打算创业,哪里是创业的“福地”?下面的案例,或许可以借鉴。

图虫创意-880554392656412718.jpeg

靠近技术发源地

近日,北京清航紫荆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航紫荆)将7架JZ-120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运往重庆消防救援总队。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9年的学习生活,让我们距离儿时翱翔蓝天的梦想又近了一步。”清航紫荆创始人李京阳告诉《中国科学报》。

清航紫荆的研发团队中,有21人来自清华大学。其创始团队早在2015年就加入清华x-lab(清华大学新型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发现和培养的教育平台),并在清华大学双创教育平台的帮助下注册成立公司。

2019年,清航紫荆从清华科技园迁入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中关村延庆园。今年,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的中关村延庆园无人机科技创新园正式开工。“无人机科技创新园一期建设包含了我们5500平方米的总装车间。”李京阳向记者透露,“选择延庆是因为这里有试飞场地和精装住宿公寓,离技术大本营清华大学也不远,我们可以得到很好的技术和人才支持。”

“在国外,我只是一个没有决策权的打工者,坚持的意义何在?”这一困扰王欣洋多年的问题在他决定回国创业后最终有了答案。

对于国内的创业地,在东北长大的王欣洋选择了长春,因为这里有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光所)。

曾有合伙人对王欣洋选择的创业地提出质疑,认为东北不具备创业的土壤和氛围。“长光所被誉为新中国‘光学的摇篮’,其在光电系统研发领域的技术经验和行业资源,都是微电子创业企业所必需的要素。”王欣洋选择长春的理由恰恰就是看中了长光所深厚的技术背景。

在长光所的帮助下,王欣洋创办了长春长光辰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并成为中科院弘光专项“面向高端装备制造的系列化CMOS图像传感器”的成果转化主体单位和产品市场推广单位,获得多方支持。

接近用户市场

东北还有发展农业的先天优势。来自黑龙江政府网站的信息显示,黑龙江省是我国优质稻的重要产区,有6400多万亩的水稻种植面积。

200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李家洋带领团队在黑龙江省进行调研,实地考察了当地的水稻品种培育和种植情况。面对地方提出的开发优质、高产长粒型、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等需求,李家洋团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

科研团队主要瞄准当地水稻种植的四个目标:高产、优质、抗倒、抗病。“培育一个品种通常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团队核心成员、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刘贵富告诉《中国科学报》,“这些年我们花在东北的精力比北京多。”

2017~2020年,“中科发”系列5个水稻品种先后通过国家审定。为更好地推广这些品种,中科发农业科技(哈尔滨)有限公司成立并落地哈尔滨。“种子生产和市场都在东北,那里无疑是首选创业地。”刘贵富说。

“我们公司有两个地址,分别在北京和深圳。”北京声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声加科技)创始人邱锋海介绍道。声加科技的核心研发人员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为此邱锋海选择在北京创业,方便开展核心算法的研发。

然而,经历了一个难熬的夏天后,邱锋海对创业地的选择有了新的认知。

2018年的夏天,声加科技迎来了一场决定公司命运的考验——争取荣耀Flypods青春版TWS无线耳机的订单。“这既是公司的第一笔量产订单,也是决定生死存亡的订单。”邱锋海回忆道,最后声加科技凭借技术优势成功打败国外竞争对手,得到用户的认可,拿下订单。

“技术性能和优质服务是我们拿下订单的关键。”邱锋海分析道,“离客户近一点,不仅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动向,还有利于我们能够第一时间抵达现场为客户提供相关服务,所以我们在深圳设立了分公司。”

选择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

“教了十多年的书,我哪里懂怎么创业,地方愿意提供一条龙服务实在是太好了,省得我四处碰壁。”这是本文开篇提到的教授在当年发出的一句意味深长的感叹。

如今,这位教授口中的创业一条龙服务在很多地方都得以实现。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优质的创业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技术项目落户于此。

近日,2021长三角高校智库峰会在上海召开。记者从会上获知,目前长三角的经济总量超过24万亿元共有8个城市跨入一万亿元GDP这个“门槛”,约占全国过万亿经济体量城市的三分之一。

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比如,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产研院)正在推动多家体制内的研究所按新模式主动改制。江苏产研院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数字所)曾是华中科技大学与无锡惠山区合作成立的事业性质科研机构,现在改制为研发团队持股60%的混合所有制公司。

江苏产研院业务发展与规划部副主任郭建路向《中国科学报》介绍,数字所改制后的资金分配由过去“谁的职位高、头衔大,谁分钱多”变为“谁的项目前景好、能赚钱,谁分钱多”,利润分配由过去“靠领衔专家影响力搞平衡”变为“按工作实绩论多少”。改制后,数字所衍生孵化企业超20家。

“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链条,科研人员自己很难打通。”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表示,如何让研发到产业形成一个闭环,既离不开技术和产品这两端,也离不开中间的工程化应用。

工程化的应用需要人财物的支持,这也是周成虎选择在广东创业的原因之一。他说:“创业必须有人懂得怎么把科技的概念转化成产品的概念,再把产品的概念转化成商品的概念。”他直言,自己就是在这里遇到了“懂产业化的人”。

《中国科学报》 (2021-12-01 第3版转移转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1/12/366853.sht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科技 创业 技术 水稻 团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