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 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宋恒 2021-12-09

农田托管、直播带货、农文旅融合……今年以来,市供销合作总社坚持创新引领,优化发展业态,拓展服务领域,成功打造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徐州供销样板,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供销方案、彰显了供销担当、作出了供销贡献。

坚持主责主业

抢占为农服务主阵地

坚持建设服务“三农”的生力军目标定位,向全面服务“三农”转变。一是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依托新型服务主体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探索形成了政府推动、大户联动、龙头带动3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推进农业生产服务从单项、单环节向全链条、全过程延伸,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集中农田提供农机作业和配方施肥等服务,为小农户分散土地提供飞防植保及耕种收储销服务。

今年以来,全系统全托管服务面积59.83万亩、半托管服务面积79.29万亩次,机械化作业48.36万亩次。二是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投资建设区域性综合批发市场,开展传统农贸市场“农改超”提档;建设徐州市农副产品云服务中心,开设乡村振兴+电视购物专栏,开展直播带货、社区团购,让更多农产品“联电入网”,线上线下融合。1-10月份,全系统农副产品交易额315.49亿元,线上交易额达50.7亿元。丰县县社在抖音、拼多多等社交购物平台开展直播带货10次,销售苹果、皇冠梨等特色农产品8万余公斤,实现交易额近百万元。三是开展生态绿色服务。整合系统和社会资源,建立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农药零差率配供体系和农业废弃物回收网络,推进农业绿色发展。2021年,全市配供农药743.96万元。新沂市社建成市级农废归集中心、镇级收集中心、村级收集点三级网络,推行专用回收桶、制度牌、集中回收时间、价格、集中无害化处置“六统一”,回收农业废弃包装物1200万余件150余吨,完成无害化处理120吨。

坚持创新赋能

拓展经济发展新高地

坚持把深化综合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强化联合合作,通过借梯上楼、借船出海、借鸡生蛋“三借”,破解缺资金、缺人才、缺场所等制约改革发展的“三缺”难题。

一是推动基层组织更加“根深叶茂”。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织密服务网络。睢宁等5家县社多次被评为全国百强社,34家基层社被评为基层社标杆社;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712家;创建村级供销社79家。丰县县社通过买受债权、破产和解,成功化解1.6亿元历史债务,保住了服务阵地。

二是实现社有企业不断“强筋壮骨”。牵紧项目建设“牛鼻子”,招商引资盘活资产,培育打造“强引擎”骨干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合作,市社本级将原有废旧仓库开发建设为商贸综合体,净得房产8000余平方米,年可增加收益200万元。新沂市社打造农资电商产业园,招引12家大型农资企业入驻,农资销售辐射苏鲁豫皖四省;培养农村电商“头雁”人才500余名。

三是“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持续深入。推动供销社、银行、保险公司协同开展金融和保险服务业务,破解农民和各类涉农生产经营服务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风险保障弱”问题。市供销总社会同江苏银行徐州分行、人民财险徐州分公司共同打造“供银保”惠农综合平台,已开发运行“新农贷”“农保贷”“人保险资直投支农”等产品,2020年,通过平台投放贷款2.06亿元,险资直投支农融资4500万元,特色农业保险943万元。今年9月,江苏银行徐州分行授信10亿元,支持供销社开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工作。

坚持接二连三

构建乡村产业新领地

发挥资产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供销+”新模式,叠加加工、科技、旅游等二三产元素,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

一是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前伸后延拉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变保障农民丰产为助力农民丰收。市社参股企业江苏云台山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在铜山区何桥镇建立6000余亩生产基地,建设80余亩的生产厂房,开展菌菇、杂粮、果蔬等作物种植及深加工业务,农户亩均增收近千元,带动500余名农民就业。

二是打造乡村文旅综合体。不断丰富“供销+休闲观光”“供销+民宿”“供销+文化”等新产业新业态。丰县县社充分发掘当地红色资源,开设“供销记忆”馆,带动农民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红色乡村旅游,大幅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睢宁县社成立幼教集团,开设5所分园,在园幼儿1300余名。

三是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积极引入现代的生物技术、种植技术、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新沂市社围绕推进双塘镇“中国优质葡萄基地乡镇”建设,流转土地1000亩,投资320万元,建设200亩现代化高效温室精品种植园,引进标准化生产系统,打造“葡萄管家”,带动农户780多户,服务面积12000亩。邳州晶贝食品有限公司开发银杏茶、银杏干酪、银杏汤圆等系列产品,拉伸了农产品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