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漏斗”上建水库?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12-11

王延斌 摄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杨柳 杨乐乐

冬至日前后的山东省泰安市王家院水库,微风吹拂水面,水鸟迎风翱翔。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杂草丛生的景象。

12月10日,科技日报记者在此地采访时了解到,王家院水库库底存在不少天然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会通过地下的可溶岩溶洞不断下渗,一方面造成地表水的缓慢枯竭,一方面由于地表水长期下渗,地下溶洞将持续扩大。对该项目的投资施工方中国铁工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工投资”)来说,解决好地质问题,保障水库具有正常的调蓄能力,确保水库不再渗漏是水库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中国铁工投资泰安公司党工委书记、总经理徐松苗看来,这一项目的意义还在于其背景。2017年底,泰安市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作为全国6个试点之一、山东省唯一项目,成功纳入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如何将国家试点项目落实好,考验着他们。

“我们组织设计、监理、审计及施工单位就水库防渗施工方案召开了专家论证会。经过专家科学严谨地论证后,决定对库区进行全方位地勘,找出所有溶洞,细化分类,根据不同溶洞的实际情况,以不同强度的混凝土注入,解决地下溶洞多而杂的问题。”徐松苗说。

透明的防渗膜是水库防渗的关键所在。据该工程的技术人员介绍:防渗膜的焊接,对于温度、湿度、以及两块防渗膜之间的搭接距离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因为材质的特殊性,防渗膜不能受到紫外线长时间曝晒,焊接完成检查气密性以后,就要进行土方回填。

据了解,经过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后,王家院水库于2020年12月成功试蓄水;8月26日,通过投入使用验收。沿大汶河逆流而上,可以看到三座生态拦河坝,据项目运营人员介绍,三个拦河坝能够形成2210亩水面,可培育为自然湿地。大汶河雨洪资源提入王家院水库调蓄储备,经供水管线输送至泰安西部水源紧张片区,沿途补充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同时,在旱季为泰城提供后备水源,极大缓解受水区水资源紧缺的矛盾。

经过两年生态修复,如今的王家院水库可蓄水约1900万方,形成3000亩蓄水面、100亩松林小岛及2万多亩连片式生态长廊……蓝天、白云、碧水相映成色,已然成为到泰安旅游的必然去处。

中国铁工投资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年福兵向记者介绍:“我们是中国中铁倾力打造的国内一流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商和现代城市投资运营商,实施泰城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是我们秀美泰城、壮丽泰山的行动举措,更是我们‘致力美丽中国建设 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中国铁工投资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内“生态环境+城市空间”领域的领军企业,在水务环保、生态环境、绿色资源和城市空间领域,拥有产业研究、规划设计、科技研发、投融资、建设管理、运营维护、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系统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