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拉曼光谱变得更强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12-14

李剑锋(右)正在做实验。 厦门大学供图

■本报记者 温才妃 通讯员 谢晨馨

《自然》近日刊发了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李剑锋课题组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潘锋课题组合作的研究论文《原位拉曼光谱揭示界面水分子结构和其解离过程》。

他们揭示了钯单晶电极界面水分子构型及其在析氢反应中的核心机制,为提升电催化反应速率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解开了界面水分子结构如何调控电催化反应这一科研难题。

此次是李剑锋第二次在《自然》上发表文章。2010年,正是李剑锋攻读博士学位的最后一年,他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田中群课题组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并将成果刊发于《自然》。

“凌晨四点的厦大是我独爱的风景”

那是李剑锋科研生涯中的第一篇《自然》论文,也是厦门大学作为第一单位登上《自然》的首篇文章。

时隔11年,李剑锋再次在《自然》上发表学术论文。回顾这些年的科研生涯,他谈到了“传承”二字。

此篇论文的研究方法根植于11年前发明的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而研究的对象——单晶电极界面水分子,也是李剑锋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开始刻苦钻研的课题。

当年实验设备简陋,机时紧张,为了争取多做实验的机会,李剑锋与同学错峰而行,日夜颠倒地熬在实验室里。“凌晨四点的厦大是我独爱的风景。那几年的努力和坚持总算熬出了成果,但我变成了一个胖子。”李剑锋自我调侃道。

如今的李剑锋依然工作到深夜,“走得比学生更晚”。他总是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成功是99%的努力加1%的天才换来的,而99%的努力更重要,努力、坚持、积累,事必成。

传承的另一方面,来源于李剑锋的博士生导师田中群的言传身教。

入学后,田中群很快便让他参与论文撰写和检查工作,但是针对的不是正文内容,而是论文的参考文献部分。在文献管理软件并不普及的年代,李剑锋只能耐着性子,一篇篇查验参考文献的出处是否属实、一处处核对行文格式是否规范、一句句检查标点符号是否准确……

李剑锋有些不明所以,但随着科研的深入,他渐渐明白了导师的“良苦用心”。做实验、处理数据、写论文,无不需要对科学严谨认真的钻研和对细节无所不至的把控。

而今,李剑锋同样要求自己的学生:不忽视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现象,关注每一个细节。

学生王耀辉对此深有感悟,在此次论文的工作中,从壳层隔绝纳米粒子的合成制备,到单晶电极的制备与预处理,再到界面水分子拉曼信号的采集,每个细节都需要投入万分的小心。“光是实验的准备往往就需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任何一个小环节上出了差错,实验就要前功尽弃。”

没有“想不到”,只有“敢不敢”

11年前在《自然》上发表的那篇论文,其实来源于一个“美丽的错误”。在一次实验中,李剑锋想探究金纳米粒子增强水分子拉曼信号的效果,但当时手头并没有配套的金电极,只有一根铂电极可供使用。根据以往的“常识”,样品吸附在光亮铂电极表面时不会产生增强的拉曼信号。由此,他判断更换成光亮的铂电极并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便使用铂电极开展了实验。

让李剑锋惊讶的是,这个“错误”的实验却让他发现了来自铂电极表面吸附氢的拉曼信号。原来,金纳米粒子产生的极强局域电磁场也可以增强附近铂电极表面的拉曼信号。

一个新的设想由此迸发——他将样品分子支撑基底和拉曼信号放大器在空间上进行分离,由此发明了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技术。

这一技术解决了传统表面增强拉曼无法用于非金银铜材料和原子级平滑单晶表面的瓶颈问题,开辟了光谱学分析新方向,使得我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失败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好事,因为至少它能告诉你,这条路走不通。这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一种成功。”从错误中发现新的方向、从失败中汲取新的灵感,李剑锋总是在追求突破与创新,做“与众不同”的事情。

“是这三个心脏支架延续了我的生命,也带来了新的科研灵感。”李剑锋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其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竟也与科研密不可分。

2018年李剑锋在长春出差时,零下20多摄氏度的极寒天气让他突发心梗。这次“死里逃生”后,李剑锋开始将自己的科研技术更多地运用在公共安全和生命健康方面。

急性心梗的黄金抢救时间是数十分钟,而在救治前首先需要检测判断患者是否为心梗,目前最快的检测手段需要15至20分钟。但李剑锋团队将拉曼光谱技术与心梗检测技术结合起来,加快辨别判断,将检测时间缩短至6分钟,可以为患者留出宝贵的抢救时间。

在危机中寻新机,在李剑锋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想不到”,只有“敢不敢”。

用处多多的“拉曼光谱”

在旁人看来,李剑锋研究的拉曼光谱是用于科研的高端表征技术。但其实,鉴珠宝、验农药、测毒品……这些看似“无关”的事情,拉曼光谱都可以做到。

由莫桑钻、锆石,甚至是玻璃仿制的“钻石”在市场上涌现,仅凭肉眼观察,它们和天然钻石一样闪闪发光。“只需把未知成分的‘钻石’放到拉曼光谱仪前,点击扫描……”数秒后,真伪便显示在屏幕上。手指在屏幕上轻轻一滑,还可以看到样品的拉曼光谱图。

“讲课的时候,我经常会带着我们研制的手持拉曼仪和翡翠珠宝,给学生演示如何快速鉴别珠宝的真假。”同时,李剑锋还开设了拉曼光谱的本科实验课程,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拉曼现场检测。

“让大家亲身感受到拉曼光谱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就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李剑锋说。

基于拉曼技术的快速指纹识别能力,配上增强拉曼极高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让毒品无处遁形。只需通过一根简单的棉签,在疑似吸毒者接触过的桌面、茶杯擦拭,再将样品转移到毒品拉曼快检仪上,简单几个步骤,便可在十秒内快速识别有无毒品残留。李剑锋课题组推出的毒品快检仪已应用在深圳海关、南宁海关等单位,数秒内便可以快速筛查出跨境包裹中是否夹杂毒品。

“相比于其他技术,我们产品的检测灵敏度非常高,样品低至百万分之一甚至亿万分之一的浓度时,我们仍可以在几秒内指纹识别出多种毒品。”李剑锋还在研究毒驾自动化检测设备。未来,交警只需要取一些驾驶员的唾液,在几十秒内就可以判断其是否吸毒、吸了什么毒。

《中国科学报》 (2021-12-14 第8版学人)

来源:中国科学报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1/12/367159.sht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科研 论文 拉曼 光谱 李剑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