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有助于扭转单一物种保护的旧有思维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1-12-27

2021年10月12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我国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此前,这些地区已经进行过几年的试点。其目的包括:体现国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的坚定意识,以科学为依据努力保障生态热点区的完整性和原真性,由国家统一规划、管理实现资源的整合,消除多头、重叠管理等等。从生物多样保护工作者的角度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体系,可以更加有效地修复碎片化的栖息地,打通生态廊道。以大象北迁为例,在大尺度的国家公园保障下,人象冲突会减少,种群间接触的机会也会增加。

国家公园有助于扭转单一物种保护的旧有思维-绿会国际部受访澎湃.png

图源:新华社

国家公园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我们转变旧有的对濒危物种的单一保护思想。生物多样性分三个层面,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是简单地保护某一个或几个濒临灭绝的旗舰物种,从根本上说,只有保护了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这个生态系统中环环相扣息息相关的各种生物,旗舰物种才能得以生存,它们的基因才能更好地延续。有些国家公园的建立,可能最初出于对某些濒危物种保护的考虑,但由此被保护起来的整片区域都会因此收益。这与以往发现了濒危物种,就抓起来、关起来,甚至斥巨资人工繁育的保护方式相比,是有了飞跃性的进步的。

在国家公园立法问题上,除了制定完备的统一管理机制,整合以往各自为政的保护地,明确各方职责外,希望法规中充分考虑当地原住民的利益。生物多样性保护,除了保护,也要体现可持续地利用和开发,这一切需要以人为本。不能完全舍弃人民的生计与福祉,单纯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而去进行保护。打通原住民发声的渠道,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给他们一定的话语权,与国家公园相关的产业,给与原住民以一定程度地优惠与扶持,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参与到管理与维护活动中去。说到底,国家公园是手段,人民才是根本。民众的意识的提升很重要,民众的参与也很重要。为此,中国绿发会也提出了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BCON)的概念,社会是要发展的,人类活动是要进行的,也许可以把一些生态核心区中的居民移居出去,但人类密集活动的地区就不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了吗?答案显然是需要。那么,让人们掌握方法,明白道理,做到随时随地地保护,至少是尽其所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干扰,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国家公园的管理和利用方面,管理部门的审批要基于科学和公正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以及相应标准,生态旅游等的开展要讲求适度,兼顾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也要避免各种方向的矫枉过正。

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我国建立的国家公园都是针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对于尚为陌生领域的国家海洋公园,应该考虑建、思考怎么建、怎么管理,难度会比陆地上的更大,但对海洋进行保护的需要其实是更为迫切的。即将出台的《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也包括了30*30(保护30%的陆地和海洋)的目标。

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原文链接: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18510.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生物 保护 国家 多样性 国家公园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