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五好”园区创建强音 奋力挺起经济高质量发展“脊梁”

郭红军 2021-12-29

1.jpg

衡阳智造谷荣膺湖南省第一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
2.jpg
白沙绿岛高新区规划建成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田园城市。
3.jpg
  京东在松木经开区兴建中部首个非省会城市“亚洲一号”仓。
4.jpg
万魔声学湖南智能制造产业链升级。

  衡阳日报记者   邓小山

  “好”!这是2021年衡阳园区发展最鲜明的标签。

  6月7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称,省委、省政府提出创建“五好”园区(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

  衡阳闻令即动,雷厉风行。

  6月10日至11日,全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研修班在市委党校开班,学习贯彻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精神,深入研究全市产业园区发展工作。

  市委、市政府专题部署,“十四五”期间,全市上下要瞄准目标,迎难而上,找差距、补短板,全面解决园区支撑能力不足这一最紧迫、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奋力提升产业园区发展水平,以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撑起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9月3日,市委办、市政府办发布《关于创建“五好”园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衡阳将坚持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产业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引导各园区融入优势产业链建设,加快推动本地园区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成区成片、成群成链发展;要大力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各县(市)党委、政府高位推动,狠抓落实;新成立的市园区办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制定出台《关于建立“五好”园区“月攻坚、月调度、月榜单、季通报、年讲评”工作机制的通知》;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粮局、市天然气公司以及各大园区管委会积极作为,聚焦“理顺、转型、赋能、支撑、衔接、服务”等任务,落实“大梳理、大摸底、大赋能、大支撑、大衔接、大服务”这“六大行动”实施路径,制定出台配套措施。

  “五好”园区创建实施半年,成绩斐然。

  亮点数字

  2020年,衡阳园区以全市0.5%的土地面积,产出了全市25.3%的GDP,贡献了50.8%的税收,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占全市比重分别达68%、58.3%,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主引擎。

  在“五好”园区创建目标引领和各项政策体系支撑下,全市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发展活力显著提升。2021年1—11月,全市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729.27亿元,同比增长13.2%;上缴税收105.26亿元,同比增长4.7%;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236.18亿元,同比增长2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754家,同比增长9.6%。

  A  规划引领   调区扩容

  市发改委结合衡阳产业园区现状和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编制完成《衡阳市“十四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规划“一区两片四特”空间布局,引导各园区产业差异化、集聚化发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单独列出产业发展和园区篇章,将园区发展空间纳入城镇开发边界。

  市发改委持续推进产业园区调区扩容工作,松木经开区、水口山经开区、祁东经开区、衡东经开区、衡南工业集中区、衡山科学城等6个园区,已获得省发改委同意开展扩区前期工作的回函,松木经开区第二轮扩区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水口山经开区、耒阳经开区今年获得全省第一批化工园区认定,衡东经开区正在争取进入第二批化工园区认定。11月,省政府批准同意以白沙绿岛产业园为基础设立衡阳白沙绿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系全国首个具有示范意义的核技术应用特色鲜明的高新区。

  衡阳高新区以建设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总目标,科学规划园区产业布局:以数字经济为核心,将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打造为衡阳的“深南大道”;以总部经济为核心,将陆家新区打造为衡阳的“陆家嘴”;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核心,将南部工业更新改造区打造为衡阳的“车公庙”;以科教文化产业为核心,将晓云新区打造为衡阳的“科教新城”。

  B  创新驱动   平台赋能

  衡阳园区秉承“创新驱动平台赋能”理念,聚焦支撑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提升,扎实推进科研、教育、金融和人才平台建设,创新能力显著提升。1—11月,全市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数已达92家,同比增长13.6%;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215.11亿元,同比增长18.9%;研发费用总额55.42亿元,同比增长28.9%。

  衡阳高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引领带动作用,引进和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建设一批新型孵化器、众创空间,进一步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双创孵化体系。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创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已获省级推荐,待国家评审;衡南工业集中区新慧谷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省级科技孵化器成功通过省评,其他9家园区科技创新平台获市级评审推荐,待省评。工业富联衡阳智造谷作为全国首座“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世界‘灯塔工厂’应用示范基地”,已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经典案例,获湖南省第一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称号。北航衡阳产学研中心获评全市第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上海交大衡阳5G材料与装备创新中心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支持,上榜“2021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湖南省2022年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祝融号”火星车搭载着北航衡阳产学研中心团队研制的光纤陀螺惯性系统探秘火星。大合新材以研发和生产先进的碲锌镉、碲化锌、锑化镓等单晶半导体材料为主,2021年被省政府列为十大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湖南捷高AI智能摄像机产业项目、南岳生物人凝血因子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批省“科技创新高地建设”重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产教融合稳步推进,市教育局出台《关于指导设立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实施方案》,推动城区各产业园区和各县(市)区初步建成不少于一个产教融合实训中心。

  产金融合不断深化,市财政局拟通过市产业基金母基金出资2亿元投资衡阳彬复资金LP份额,支持我市中小型科创企业发展,相关投资方案正待市政府批准。

  人才平台建设加快,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上线“万雁入衡”人才招聘管理系统PC端和“衡阳雁”小程序,实现政府管理、企业招聘、员工求职等功能。衡山科学城通过“UP”等模式引进落地酷哇机器人、蘑菇车联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个,柔性引进省“5个100”科技创新人才21位。

  C  招大引强   产业集聚

  产业强则经济强,项目兴则产业兴。今年来,“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在衡州大地蔚然成风。各大园区紧扣主特产业,抓好产业项目,不断招大引强,推进产业集聚发展。1—11月,全市产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9.89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11.86亿元,同比增长21.3%;主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548.03亿元,同比增长26.7%。

  衡阳高新区引进了腾讯大湘网、数字乡村、中国电信数据中心、人才数字工厂、云从科技等重大产业项目16个,合同引资额超90亿元。松木经开区1至11月共外出招商20多次,新签约项目17个,招商引资额56.35亿元。今年来,白沙洲工业园区签约产业项目17个,总投资28.74亿元。衡山科学城全年预计实现税收3.47亿元,亩均税收约29.41万元,高于全省五好园区亩均税收(14.15万元/亩)15.26万元/亩,万魔声学、大井电源、华庆科技等企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同比增长672%、175%、91%,原地倍增成效明显。

  D  改革体制   疏通堵点

  “独角兽”万魔声学项目从注册到投产仅用20天,已实现原地倍增的合力叉车力争“十四五”期间再次原地倍增,松木经开区提前一个月交付京东衡阳松木智能产业园“三通一平”熟地……系列经典案例彰显园区体制机制灵活高效。

  目前,全市正筹划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致力在管理体制、用人机制、薪酬机制、考评机制等方面大胆创新、走在前列,切实疏通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激活内生动力,使园区成为机制创新的高地、人尽其才的福地。同时,以白沙绿岛高新区为改革试点,按照市场化园区新模式组建好管理班子,加快园区建设,在园区市场化管理运营的道路上闯出一条有衡阳特色的新路子。

  市委编办出台《衡阳市清理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方案》,推广“大部制”改革,全市各产业园区22个管理机构保留9个,96个内设机构合并至50个。全市8个处级园区“三定”规定已全部印发,衡阳高新区“三定”方案已报省委省政府待批复。

  E  优化环境   树立形象

  12月17日,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湖南省高新区创新发展绩效评价研究报告2021》正式发布,衡阳高新区在全省国家级园区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三;在今年省“五好”园区营商环境类测评中,衡山科学城获得了“满分答卷”。这两份优异成绩单展现了衡阳园区的良好形象。

  简政放权深入推进,项目落地效率提高。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下发《衡阳市国家级、省级园区承接赋权事项实施方案》,全市已有3个园区(衡南工业集中区182项、西渡高新区160项、耒阳经济开发区130项)全部赋权到位,其他园区正在积极推进中。

  安全防控底线持续筑牢,各园区均已建立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园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全年共组织开展园区安全风险摸排、辨识行动22次,摸排重大风险辨识5684处,重大风险管控5568处。

  厚植绿色发展理念,环保部门持续加强对园区企业污染物排放监管,各园区积极实施环境污染治理,推进第三方治理,已有9家园区签订环保管家合同,园区污染治理水平和污染物排放管控能力进一步提升。松木经开区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今年1—11月,环境空气质量等级均为“优”。12月,生态环境部推介衡山科学城“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实践案例。

  据市园区办负责人透露,我市明年将深入园区“放管服”改革,全面推广赋“码”访企保护机制,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园区事园区办”“互联网+政务服务”“水电气网报装一件事”等改革落实落地;推进园区环保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行园区第三方治理模式,推动园区绿色发展,争取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园区;健全园区内部安全工作组织体系,严把项目准入安全关,继续深入推进园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组织园区针对摸排的问题和隐患开展整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投入产出测算,签订投资监管协议,切实把有发展前景、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项目引进来,提升落地项目的投入产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