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产改『实招』见『实效』

宋恒 2021-12-29

                 产改『实招』见『实效』

res01_attpic_brief (1).jpg


劳模在现场授课。


“涂装工技能比武,现在开始!”随着一声清脆的哨音,在徐工集团铲运机械事业部的车间里,一场涂装工技能比武火热开赛。12月20日至26日,徐工铲运机械事业部举行了首届“技能创新周”活动。除了涂装、钳工技能比武,“技能创新周”还包括劳模工匠分享交流、手工艺品制作展示等环节,力争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全员智慧基础。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工时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争取人人出彩。

人人出彩,敢于争先,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始终是徐工近年来的一大工作主线。如何通过产改实现由“工”变“匠”的蝶变,时代给出了崭新的命题,而徐工也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给出了与时代同频的回应。

项目攻坚 技能再提升

“像这样的一线工人技能比武,事业部每个月就要举办一次。”铲运事业部工会副主席任民告诉记者,“以武会友”是传统,而“切磋”的技艺也在与时俱进。 “一线工人每天的工作内容几乎是重复的,培养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创新比拼中手工编制、创意组装等作品的创作过程,是职工在生活中不断找到灵感、提升创新思维的过程,这也与徐工“技术领先、用不毁,做成工艺品”的技术质量战略要求不谋而合。

利用新思维,解决新难题。在机器轰鸣的车间,记者见到了高精尖设备维修工程师陈刚,他正在自己的小本子上仔细记录着测量的数据。“关键设备的故障维修,就是攻坚战,生产任务一刻不能耽误。”陈刚曾遇到过一台日本设备的故障问题,配件售价加上工时费3万元,发运及维修周期一个月。陈刚自己动手,带领团队开展了两天两夜的攻坚行动,最终通过反复实验用30元钱解决了3万元钱的“高价难题”。

像这样的攻坚团队,在徐工铲运还有许多个。此次技能创新周上,7个技能人才“特种小分队”成立,通过班组长带领的团队作战,技术上的难题得以成功破解,一线工人的职业技能也在不断提升。

示范带动 劳模有传承

早在2015年,王永祥就在省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跻身国赛前六强,并获得了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荣誉。而他的老师,正是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劳动模范、企业首席技师陈刚。据王永祥介绍,自他进厂以来,师傅陈刚就为他量身订制了培养计划,每天寸步不离地跟着“劳模师傅”学习设备的养护、维修、配件更换就是为他“私人定制”的课程。

通过各类比赛,王永祥的实操技能得到了检验,也将比赛中的新技能新方法带了回来。如今的王永祥也有了自己的学员,并且个个都是高精尖设备维修领域的“精兵强将”。

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省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主任刘文生看来,在专项技能针对性训练补短板的基础上,尝试锻炼本工种的其他岗位能力,通过参与竞赛将国际领先的新工艺和新方法带回来,从而实现知识的沉淀和技能的传承。这是由“工”到“匠”的升级,也是每一名企业职工能够拥有的职业发展平台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