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聚焦新型城镇化:强城镇 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陈泽渊 2022-01-21

强城镇 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代表委员聚焦新型城镇化

来源:贵阳日报     2022年01月21日        版次:A03    作者:

  航拍人民大道南段中环立交(三号山立交)。

  优化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编制实施“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和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遵义都市圈规划;实施“强省会”行动,制定支持“强省会”35条措施,贵阳外环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贵阳市域快铁环线试运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三改”,开工复工棚户区改造43万户、完成改造9万户,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17万户、背街小巷改造1273条……2021年,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丰硕成果。

  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提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57%左右。要深入挖掘城镇化内需潜力,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深入推进“强省会”“3个100万”。推动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提高省会首位度。做大做强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和遵义都市圈。做优做特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推动县城和特色小镇补齐短板,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在“强省会”行动中,贵阳市要坚定不移强城镇,着力优化“强省会”的空间载体。省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围绕贵阳贵安如何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建言献策。

  省人大代表、云岩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晓阳:

  坚持产城融合 打造高品质城区

  “云岩区作为省会城市的核心区,在‘强城镇’工作中责任重大。” 省人大代表、云岩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晓阳表示,云岩区城市空间有限,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发挥无限的想象,把云岩做大做强。

  杨晓阳认为,首先要在城市规划层面上下功夫,合理布局适合云岩的产业和各类城市功能,完善“15分钟生活圈”设计,才能让市民和城市和谐共荣。要做强城市公共服务能级,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良心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从城市规划层面深入到城市设计层面,对城市风貌进行准确地把握,进一步强化云岩的历史文化景观为城市发展带来的潜在动力。要坚持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建管并重,打造有颜值、有气质、有品位的高品质城区。

  杨晓阳建议,为城市发展积蓄能量,就要创造一个对创新创业友好的城市环境,真正使云岩成为创新创业的福地。迈步新时代,云岩区应持续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全面提升各类城市设施的绿色等级,倡导“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理念,强化全民生态环保意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力量。

  省人大代表、南方电网贵州贵阳花溪供电局青岩供电所所长罗再龙:

  加强电力保障 打牢“强城镇”基础

  省人大代表、南方电网贵州贵阳花溪供电局青岩供电所所长罗再龙认为,“强省会”行动中电力保障是“强城镇”的基础,产业振兴离不开它,城市设施、城市功能也是在高质量的电网规划、升级改造的城镇电网中不断完善的。

  “一方面,供电部门要在规划上靠前服务,主动与当地政府、企业沟通,掌握政府、企业在产业上的布局和用电需求,据此来调整电网规划;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电力设施设备进行常规化维护,提高供电可靠性,增强群众‘三感’。同时,优化营商环境的用电办理程序,努力实现‘三零三省’。”罗再龙说,“在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工作中,我们要通过提供电网项目改造的技术支撑,大力配合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为优化城市空间载体做出贡献。”

  另外,罗再龙还对贵阳贵安部分地区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较为关注。

  “在走访中,我了解到许多学校临聘教师的数量是正式教师的几倍,由于临聘教师流动性较大,对孩子的教育具有很大影响。”罗再龙建议,增加贵阳市各区(市、县)学校正式教师的岗位数量。

  省政协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平:

  做精做细既定工作 为“强城镇”打下坚实基础

  省政协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平表示,接下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贵阳贵安明确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强省会”为主抓手,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点,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为主路径,做到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数字活市、人才兴市,努力把贵阳贵安建设成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排头兵、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西南地区更具影响力的重要增长极。“强城镇”就是要为这一发展目标优化空间载体。

  宋平认为,在工作中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发展方向。注重城乡融合发展,在规划、建设、管理中做到城乡统筹,保护和利用好生态优势,凸显城市“品貌品质品位”,形成合理“三生空间”的城市布局,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良性互动。强化“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特质,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做大做强县城、做优做特城镇、做美做精乡村,加快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招商引智、对外开放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态文化条件。着眼当前,我们要做精做细做实“一圈两场三改”、农村“五治”等既定工作,为强城镇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省政协委员、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机匣制造分厂副厂长成文卫:

  完善园区配套 促进产城融合

  省政协委员、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机匣制造分厂副厂长成文卫表示,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是直接关乎人民群众获得感和百姓福祉的大事。贵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正全力推进实施“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城市配套日益完善,人居环境持续提升。每天贵阳市的街头巷尾都发生着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新变化。

  成文卫认为,在此工作中,贵阳市要强化统筹力度,同步整体提升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改善工业园区生产生活环境。以贵阳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为例,目前入驻园区且已经开工的企业有上百家。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到园区上班的人员也越来越多。虽然园区内也建有人才公寓、超市、酒店和餐馆,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由于规划的停车位少,大量车辆乱停放加重拥堵,给生活带来不便。另外,人们对体育场所、公共交通等生活配套的需求也愈发强烈。

  “园区配套完善,产业才能更加兴旺,产业园区内的老百姓生活质量才能提升,满意度才会提高。加强工业园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产城融合。”成文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