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信息面临“十三大挑战”

董大周 2022-02-23



2月15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三大挑战(2022)”。“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三大挑战(2022)”分别是信息领域、微电子光电子、光学工程、测量计量与仪器、网络与通信、网络安全、水声工程、电磁场与电磁环境效应、控制、认知、计算机系统与软件、计算机应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左宁表示,在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成为全球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科技领域的背景下,及时把握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对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余少华表示,在“双循环”战略下,如何快速有效组织国内外优势科技力量,构建新型体制机制,攻克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补短板、加长板,建立与新时代大国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信息体系,确保国家在信息领域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是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与往年相比,“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三大挑战(2022)”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方面有所突出,即如何建立国家、省、市三级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化决策体系。如何整合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和科技力量,包括医疗卫生、公安、交通、建设、环保、教育、能源、民政、国企数据等,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大数据综合平台,形成预警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小,是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提升国家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挑战。
2月15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三大挑战(2022)”。“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三大挑战(2022)”分别是信息领域、微电子光电子、光学工程、测量计量与仪器、网络与通信、网络安全、水声工程、电磁场与电磁环境效应、控制、认知、计算机系统与软件、计算机应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左宁表示,在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成为全球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科技领域的背景下,及时把握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对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余少华表示,在“双循环”战略下,如何快速有效组织国内外优势科技力量,构建新型体制机制,攻克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补短板、加长板,建立与新时代大国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信息体系,确保国家在信息领域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是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与往年相比,“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三大挑战(2022)”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方面有所突出,即如何建立国家、省、市三级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化决策体系。如何整合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和科技力量,包括医疗卫生、公安、交通、建设、环保、教育、能源、民政、国企数据等,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大数据综合平台,形成预警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小,是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提升国家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挑战。
2月15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三大挑战(2022)”。“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三大挑战(2022)”分别是信息领域、微电子光电子、光学工程、测量计量与仪器、网络与通信、网络安全、水声工程、电磁场与电磁环境效应、控制、认知、计算机系统与软件、计算机应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左宁表示,在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成为全球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科技领域的背景下,及时把握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对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余少华表示,在“双循环”战略下,如何快速有效组织国内外优势科技力量,构建新型体制机制,攻克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补短板、加长板,建立与新时代大国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信息体系,确保国家在信息领域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是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与往年相比,“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三大挑战(2022)”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方面有所突出,即如何建立国家、省、市三级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化决策体系。如何整合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和科技力量,包括医疗卫生、公安、交通、建设、环保、教育、能源、民政、国企数据等,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大数据综合平台,形成预警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小,是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提升国家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挑战。
2月15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三大挑战(2022)”。“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三大挑战(2022)”分别是信息领域、微电子光电子、光学工程、测量计量与仪器、网络与通信、网络安全、水声工程、电磁场与电磁环境效应、控制、认知、计算机系统与软件、计算机应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左宁表示,在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成为全球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科技领域的背景下,及时把握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对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余少华表示,在“双循环”战略下,如何快速有效组织国内外优势科技力量,构建新型体制机制,攻克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补短板、加长板,建立与新时代大国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信息体系,确保国家在信息领域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是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与往年相比,“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三大挑战(2022)”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方面有所突出,即如何建立国家、省、市三级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化决策体系。如何整合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和科技力量,包括医疗卫生、公安、交通、建设、环保、教育、能源、民政、国企数据等,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大数据综合平台,形成预警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小,是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提升国家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