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沧州,与大鸨有约 | 志愿者“探鸨”经历分享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2-03-20

近日,中国绿发会研究室收到郭耕分享的“探鸨”经历。3月初,郭耕一行人到河北沧州“探鸨”,观察到10余只大鸨,同时也记录到其他鸟类,包括凤头麦鸡、某潜鸭、楔尾伯劳、黑翅鸢、云雀、蜡嘴、麻雀、红隼等。


早春沧州,与大鸨有约1.jpg


鸨类在全球有二十多种,中国有大鸨、小鸨、波斑鸨三种,这里所涉及的是大鸨东方亚种,全球仅存不到两千只。据郭耕介绍,“此次来沧州探鸨,缘起北京通州守鸨的几个月,我去了几次,包括圣诞节值班一次,都只有那硕果仅存、岌岌可危的四只,而沧州之鸨,动辄百八十只一群,沧州,福地也!河北保护人士多年来都在为救大鸨奋勇拼搏,令人钦佩。”


早春沧州,与大鸨有约2.jpg


大鸨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英文名:GreatBustard,学名:Otis tarda。大鸨是草原鸟类,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动。它十分善于奔跑,大鸨的鸣管已退化,不能鸣叫。大鸨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各种昆虫,称得上大草原的保护神。


早春沧州,与大鸨有约3.jpg


大鸨体形略似鸵鸟,又名亚洲鸵鸟。雄鸟体长为75—105厘米,两翼展开达2米以上,体重为10—15公斤,体形粗壮,颈长而粗,腿粗而强,脚上有3个粗大的趾,很适于奔走。头和颈都是灰色,后颈的基部至胸前两侧有宽的棕栗色横带,形成半圆的领圈。上体为淡棕色,并具有细的黑色横斑,形成斑驳的保护色,在沙漠和冬季的麦田玉米地中,不易被天敌发现。下体为灰白色,两翅的覆羽均为白色,在翅上形成白斑,同黑色的飞羽形成鲜明对比,飞翔时极为醒目。雄鸟下颏的两侧还生有细长而突出的白色羽簇,状如胡须,所以被称为羊须鸨。雌鸟则体形较小,体长不足50厘米,体重不到4千克,喉侧也无胡须状物,被称为石鸨。


整理/虫二 审/橡树 编/angel

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原文链接: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19449.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鸟类 黑色 草原 大鸨 体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