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力爆发!这里燃爆“主引擎”有何故事?

用户141013 2022-04-07

3月31日,总投资65亿元的三一西部智能制造中心系列项目签约仪式在西咸新区举行。该项目的签约落地对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及推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是继 “三一西安产业园”系列项目落地西咸新区后在陕的又一个重大投资项目。根据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工程机械智能装备的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和产品生产等深化务实合作,进一步做强我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

在此之前的数日,“秦创原”三个字早已在各“圈”刷屏。从纽约时代广场的形象大屏,到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从各家媒体的深度探访,到自媒体的竞相解读转发。


一年以来,作为秦创原总窗口的西咸新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原力爆发,以“头雁”效应,点燃了陕西科创发展的“主引擎”!

2021年3月30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成立,这一年,总窗口西咸新区交出了怎样的“答卷”?通过走访与盘点,我们尝试用“加、减、乘、除”的运算法,观察科技创新战略给西咸新区转型升级带来的变化与发展。

加法

市场主体增量

扩规模更增活力

2021年3月30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成立!秦创原是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总窗口设在西咸新区和西部创新港。着眼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水平平台。就是要以新模式、新形态,承担起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使命与担当。

可以说,作为秦创原总窗口,为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提供科技支撑,陕西人在西咸新区画了一个圈,一个科创驱动的“特区”孕育新生,大任在肩!


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发展的如何,重点项目落地、企业落户、市场主体增量、经济活力增强是最好的“投票器”。

秦创原建设以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的持续入驻,在西咸新区踏上创新发展的新起点,爆发千亿级能量。

3月31日,总投资25.6亿元的陕煤研究院泾河新城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和总投资10.53亿元的秦创原·秦川集团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项目在西咸新区开工建设。

陕煤研究院泾河新城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项目是陕煤技术研究院布局新能源领域的重点项目,投产后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将进一步补齐区域能源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

秦创原·秦川集团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项目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主要建设研发中心、实验中心、高端五轴机床研制中心等7大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秦川集团的研发创新高地、人才聚集高地、新项目孵化基地,打造机床工具产业高质量发展典范。

同样,对于助力企业快速发展、激发企业主体活力,西咸新区搭建平台、组合发力。

“2021年,我们厂房增加了近4倍面积,生产总值达到了1亿元新高,在秦创原平台发展的契机下,预计2022年,我们的生产总值将破2亿元。”陕西恒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雷宇说。

位于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陕西恒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航空航天精密机械设备、海洋网络设备的研发和生产,重点聚焦核心零件叶片、机匣、复杂结构件制造的专业公司。据雷宇介绍,2020年9月,为满足业务增长需求,公司60亩新厂区顺利奠基,2021年4月,一期两栋3300平米和一栋900平米厂房交付使用,总生产面积增至13000平米,2023年新厂区二期竣工后总生产面积将达25000平米,未来将成为泾河新城航空航天高端精密零部件及海洋网络设备生产配套基地。


从前期手续办理,到开工建设,再到政策扶持,泾河新城线上线下联动发力、派驻行政专员驻企帮办等一系列措施,缓解了企业压力,建设进度得到了强力保障。“厂区竣工后,我们专程到泾河新城管委会致谢,在建设的这大半年里,依托西咸新区和泾河新城释放的改革发展红利,恒德精密不仅完成了厂区的扩建,也使企业保持高速发展,以人才、技术、平台的优势给企业带来了更多选择。”雷宇说。

总窗口发展,市场主体的增长带来的不止是经济总量的增长,还有企业活力的增强。市场主体增长快,经济发展才有支撑;市场主体有活力,经济发展才有生机。数据显示,2021年西咸新区市场主体快速增加,累计突破40万户、增长54.9%,在全省、全市均居第一。

减法

缩短时间成本

看得见的机会成本

作为西咸新区科创发展最重要的用户,科创型企业选择总窗口,原因很简单:成本更低、机会更多。

“以前办理变更要把工商、质检、税务等六七个部门跑个遍,交三十几份材料。现在一个小程序,实时反馈办理进度,很快就办结取证。”3月,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进行工商变更事宜,公司董事会秘书汤三奇在使用了“西咸政务大厅”小程序办理后,对办理的速度与便捷赞不绝口。


不止企业注册,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政策兑现“免申即享”、政务服务“一网好办”、人才保障“全面无忧”……《西咸新区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的发布,看上去只是前台电脑操作、小程序提交,可在后台,却要打破商务、税务、工信等不同部门的信息“割据”,进行挑战性的“整合”,不但加速了西咸新区“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营商环境, 更是缩短了时间成本,节约了资金成本。

同时,随着总窗口建设的推进,包括企业办公场地成本、科技资金扶持、政策兑现等在内,西咸新区为企业带来的“红包”越来越多。

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探测器级CZT晶体生产企业,也是西北工业大学科研成果技术入股组建的一家股份制有限公司。并在2021年被列为陕西省专精特新企业。

汤三奇介绍,2021年12月,突然收到了西咸新区工作人员的通知信息,得知公司获批了秦创原“专精特新”奖补资金,10万元的兑现资金12月26日就已经到公司账户。

“这真是个大喜讯!能获得这笔‘免审即享’的资金,我们将更加积极研发新技术,扩大新产能,在新型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专精特新”的产业化进程中持续迈进,助力区域产业发展。”汤三奇说。

除了看得见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西咸新区让企业获得的,更多是看不见的机会成本。

利用秦创原平台,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积极构建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紧密联系,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形成技术服务、产品定制、科学研究的全方位长线合作,并与多家企业达成股权融资意向。

乘法

亮相纽约全球聚焦

总窗口硕果累累

秦创原建设以来,如果陕西科创发展的总结是“高产”,那么总窗口的西咸新区,就是“高产”地里最昂扬的这片麦田。

作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国家赋予西咸新区的责任,是“苗圃”,是推动陕西科技创新发展。一年实践下来,这种乘数效应已凸显。

3月31日,三一西部智能制造中心系列项目的签约将带动当地人口就业、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同时,陕西省、西安市可以此为契机,围绕三一集团的各业务版块,构建工程机械行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格局,夯实产业基础,拓展产业布局。


3月30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西咸新区围绕秦创原平台启动以来,西咸新区在推动总窗口建设方面的亮点成效进行了介绍。

扶持 强化政策支持 形成秦创原政策服务体系

省市和西咸新区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省政府70条政策包(总窗口),省级金融支持10条、人才工作10条;西安市支持总窗口建设42条,专项政策9条;西咸新区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15条、优化营商环境18条、宜居环境10条,形成了“1+N”的秦创原政策体系。

这些政策覆盖了科技企业、创新人才、创新平台、中介机构等4类主体,包括配套奖励、场地补贴、人才补贴、研发奖励、金融支持、住房保障、投资奖励、活动资助等42个支持方向,形成从种子期到成熟期,再到成长为专精特新、瞪羚企业至上市的全阶段政策覆盖,打通了省、市、新区三级政策兑现通道,目前已兑现政策资金2.69亿元,惠及总窗口科技企业1087家。

拓展 建设秦创原综合服务平台 拓展服务功能

通过线下专业服务与线上信息化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融合全链条的各类资源要素,为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一站式的全流程服务体验。目前,已整合省、市、新区三级业务20余项,42家专业服务机构入驻,秦创原线上平台注册用户13056户,线上线下累计为用户服务5228次。

助力 强化金融支撑 助力科创企业

设立14支基金,总规模近60亿元,形成涵盖种子期到成长期的企业全链条全周期投资体系。长安银行等7家金融机构共发行42款科技金融产品,为46家科技企业投放贷款2.5亿元。

3月30日当天,陕西日报头版聚焦西咸新区全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建设,推动创新创造潜能加速释放。同时,西咸新区与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联合推出新闻资讯节目《秦创原·声动西咸》在陕西交通广播FM91.6正式开播。每周四午间,向全省广播听众介绍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最新成效。

3月24日,人民日报要闻版头题刊发文章《陕西西咸新区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关注总窗口西咸新区全力推进秦创原建设的进程与成效。


近日,秦创原总窗口主题海报出现在有着“世界十字路口”之称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上亮相。作为全球最受瞩目的商业核心地段,秦创原陕西创新驱动总平台及总窗口西咸新区品牌形象一亮相,就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全球通讯社联盟发布的文章《Favorable Resources and Policies to Enable Xixian New Area inShaanxi Province to Become a Center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 Western China》(中译:资源聚集、政策利好——陕西西咸新区打造中国西部科创高地)在欧美、亚太地区以英、法、日、韩4种语言发布,并在第一时间被当地法新社、日本共同社、韩联社、埃菲社等国家通讯社,亚太地区的每日新闻、朝日新闻等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及重点财经科技类网站400余家媒体关注并广泛转载,截止3月30日,总浏览量已超2.5亿人次。


“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是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总窗口,不断优化创新格局、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

“这次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品牌形象在纽约时代广场亮相,是西咸新区讲好‘中国故事’的积极探索和尝试”,西咸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咸新区积极探索融通中外,推动秦创原总窗口这一品牌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期待更多创新要素可以通过这扇国际之窗汇聚秦创原,并让这里的成为科创企业“走出去”的前沿。


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金融活水源源不断,西咸新区持续提高着“走出去”的竞争力、“引进来”的吸引力。

除法

破除障碍

机制体制改革的自我突破

日前,西咸新区发布《西咸新区及各新城职能和机构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并召开了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动员大会,同时,举行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了管理体制机制优化调整工作。

西咸新区自我破局,整合优化新区行政管理职能,加速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具有“西咸特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发展瓶颈逐步破解。

在此次改革提出的“六个方面的改革内容”中,加强互联互通、深化合作共建,努力实现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被放在了首位。

在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上,西安中心城区与西咸新区5条互联互通道路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西咸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对于助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总窗口,交通路网的便利、西咸一体化的实现,也加强了企业区域市场的拓展,便于全国市场布局。

职能转变,厘清边界。

“新区抓全面、新城强经济、街镇强治理”的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厘清了“各司其责”的职能边界。西咸新区充分授权、轻装上阵,在各新城实行“党工委(管委会)+产业园区”管理模式,努力实现让各新城集中精力抓经济发展的改革目标。

另一方面,西咸新区新区行业主管部门将以正面清单方式,厘清新城和街镇的职权边界,确保各新城有充分的权限在开发建设第一线担当作为、高效决策,快速推进各项工作。

开放合作质量稳步提升。

西咸新区机制体制改革四个“新突破”的整体谋划中突出,“在发挥秦创总窗口的创新引领作用上实现新突破”。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将紧抓此次体制机制改革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与高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持续深化“两链”融合建设,努力将秦创原总窗口打造成为全省原创性创新策源地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高地。

这些“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不仅描绘出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体系最完备、内容最广泛、条款最细致、奖励最厚重、愿景最美好、针对性最强的科技创新生动场景,更明确了西咸新区下一步要着力打造制度创新、资源集聚、战略发展的“高地”,进一步提升总窗口“策源地”功能,积极推动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同时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区域“极核”效应,全面开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动能转换,从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文字|华商报记者 郑凌媛

注:图片与内容均来源于“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