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引领,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代表热议“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吕少聪 2022-04-12

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科创引领,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决定发展。以科技创新壮大城市竞争力,是青岛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课题。

党代会报告提出,青岛要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布局重大创新载体,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竞争,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构建联络海内外高端人才的全球引才网络体系,对接国际标准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链条有机衔接、创新效率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城市创新能力保持国家创新型城市前10名。

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青岛将在哪些领域和方向重点发力?审议中,代表们就此展开热议。

优化生态提升创新策源力

“报告站位高、思路清、落点准、举措实,廓清了今后五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奋斗目标与奋进路径。”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王建代表表示,全市科协系统将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聚力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优化科创生态,为青岛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汇聚磅礴力量。

王建表示,要扎实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深化“科创”服务“双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相融合。“我们将力促企业创新。密切与全国学会等各级各类学术团体联系协作,汇聚创新资源,共建协同创新组织,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在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方面见实效。”王建说,市科协将充分发挥全省首家“山东院士之家”作用,通过完善柔性引才服务体系,吸引更多院士围绕青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开展学术交流、考察对接。同时,聚焦我市智能家电、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引入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制冷学会等全国学会产业科技服务团,为企业开展精准服务,解决产业创新链中的堵点难点。

“此外,我们还将举办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国际水大会、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大赛等科技‘会展赛’,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和引才引智平台,助力提升全市科技创新策源力。”王建表示。

图片

2021年10月25日,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在青岛举行。


图片

2021年10月21日,“科创中国”企业创新大家谈第四期在青岛举行。

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在城市的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位置。因此,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释放创新活力,便显得尤为重要。在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裁封红雨代表看来,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创新生态建设、创新载体建设、产业链创新建设。

“橡胶产业是青岛的禀赋资源产业,有长期的产业创新积淀,在国内形成了优势。经历了11年的发展,橡胶谷集团已建成较为成熟的橡胶产业生态圈,聚集了软控、赛轮等品牌企业和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中心等创新载体,形成了国际领先的化工橡胶产业链和创新链。我们的科技创新模式也印证了‘三个要素’的重要意义。”封红雨表示,要建立和完善行业生态圈,将城市间的科技创新竞争,由产业高相似度的“红海竞争”转向以城市行业生态圈优势为导向的禀赋“蓝海竞争”。“此外,还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形成产业规模,抵抗风险。建成高效的创新链,以形成长效持续的创新成果涌现机制。”

“目前我们正高速走在高端制造和绿色制造的路上,取得了‘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山东省智能工厂等认证和荣誉。”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王际春代表认为,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企业持之以恒的创新,“之前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公司进口器件短缺限制了部分生产计划。我们从研发体系上发力,着力攻克技术的‘卡脖子’问题。经过努力,一大批技术已经实现可替代性并且性能指标优于进口器件。”

增强人才集聚力支撑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强劲动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学俊代表表示,聚焦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组织、人社等部门将以激发创新活力、打造人才高地为目标,不断优化人才体制机制,强化人才培养、激励、引进、使用和服务,大力锻造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让人才与青岛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刘学俊表示,要重点“抓好两支队伍,深化两项创新”。“抓好两支队伍”,一是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企业职工培训与自主评价衔接,稳步实施技工教育扩容行动,全力做好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备战和首届省职业技能大赛承办工作。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快递等新职业职称评审,聚焦破除“四唯”,加快教育、卫生等领域以贡献业绩为导向的职称改革,完善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促进政策,举办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深化两项创新”,一是不断创新人才招引机制。建立人才引进数据库和人才存量数据库,举办系列品牌引才活动,建立与重点高校常态化联系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二是创新人才服务模式。制定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优化人才服务“一件事”联办平台,全面推行“一式四化”服务模式。“我们将建立重点项目人才服务专员定期驻点服务机制,组建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