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科学教育类书籍,推动成都市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张畅 2022-04-26

近日,《2021年成都市全民阅读指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称,2021年成都人最爱阅读科学教育类书籍,这是成都市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的又一个有力证明。

近年来,为助力我市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全市科技工作者撰写了种类繁多的科普书籍,包含物理学科普、医学科普、生物学科普、数学科普等类别。其中有一本书,在我市青少年防疫科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以该书为基础的线下科普培训,体现了科普书籍的专业价值以及社会意义,充分展现了一线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1.jpg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科普读本》一书出版于2020年5月,时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国爆发的初期,为精准保障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的防疫自护,周凌云、谭文丽、胡以国等科技工作者团队编写了该读本,并于当年5月1日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也是全国最早出版的面向中学生的新冠肺炎防控科普书籍。

该读本编写出版及时且使用面广,至今已是第三次重印。读本以通俗易懂、人文亲切、简洁清晰的文字围绕中国传染病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基本知识、就医流程、预防方法、特殊情况(或特殊人群)的预防要点、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体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避免恐慌的心理防护要点和公众关注的部分热点问题等进行阐述,结合青少年实际需求,普及了疫情防控科普知识。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际上关于新冠肺炎防治各类消息众多,研究质量参差不齐,混杂各种不实消息。为了让读本包含第一手的科学研究信息,保持科普内容先进性、及时性,项目团队得到了医疗、制药、卫生等领域专家的大力支持。这些专家均正在承担应急治疗或研发任务,但仍挤出时间,根据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自身专业判断,凝练第一手的临床救治经验、防控策略、疫苗和药物开发科研成果,支持项目团队将新冠肺炎研究最准确最有意义的信息点梳理编写进读本。不少业内权威专家担任读本主审,进一步提升了读本的权威性和影响力。2020年5月15日,中国驻英大使馆及时提供该读本供留学生阅读,中铁国际公司将读本发送15国驻外员工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

2.png 

之后,项目团队针对发病率不断上升的病毒相关肿瘤和艾滋病的科学预防,陆续完成了传染病防治科普丛书《病毒相关肿瘤科普读本》及《HIV/AIDS防治科普读本》编写。

 3.png

编写时团队采用了师生共同编写的模式:由大学生担任编委,初、高中学生担任编写助理,深入参与书本选题、编写,形成了具有中学生语言体系风格特征的科普传播材料。读本丛书让中学生觉得亲切有趣,好接受,好“转述”,这样的科普传播材料更具有生命力。阅读丛书后,不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明显变化:有的教师设置班级读书角,将学生参与编写的科普书推荐给班级学生阅读;许多学生主动将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其他的同学及家人,成为最高效的“二手传播者”。

团队基于读本丛书构建了青少年项目制系统性全链条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病毒相关肿瘤、艾滋病)科普培训体系,主动联系中小学,以“传染病科普书+面对面科普讲座+STEAM社会实践”的形式,开展主题式传染病防治科普。

考虑到青少年学生是未成年人,学校教师是关心爱护他们的责任人。当传染病危机来临时,青少年需与学校教师一同面对,教师亦有了解各类传染病的迫切需求。项目团队为此专门开发出传染病防治科普微课系列,被成都市选定为“中小学教师身心呵护课程”,挂上市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站并纳入学分评价。

基于读本丛书的科普培训影响力不断扩大,四川多地、新疆喀什等地区超500所中小学,50余万中小学师生加入到团队的科普培训中,该项目是一次将科普培训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的创新尝试,探索出融入“具身互动”理念的青少年科普新范式。

4.png 

团队科普项目由中小学、大学、高科企业协商共构,拓展科普通道,建立科普共同体。团队成员有来自于知名医院的传染科骨干,有来自中小学教学研究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有来自各高校的大学生们,也有来自高新企业的科技工作者们,他们一腔热血,大家因为共同的兴趣和志向集合在了一起,以实际行动体现了新时代我市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