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课程 科创校园 贵阳市清华中学的“科创”记

陈泽渊 2022-05-25

2022年05月25日央视网


贵阳市清华中学的“科创”记。贵阳市清华中学的“科创”记。

12345678910

据团队教师吕宏介绍,通过网站进入清华中学的AI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直播课堂、AI课堂、资源中心……一个汇聚教育资源的“中心地”映入眼帘,清华老师们不仅可以从这里获取优质教学资源进行备课,还能通过录制课程精准分析学生听课数据。

“这个机器小车是可以设定程序走规定路线的。”在科技馆里,夏江耐心地为学生们讲解着关于机器小车的相关知识,同学们也听的十分专注。

“清华中学科协的老师是‘全能型’教师。”在团队教师张洁看来,清华中学的科技教育发展史离不开任何一位技术、物理、数学、艺术等各学科教师的融合发展。

在这里,老师们会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索python的魅力,团队教师周胜凯认为这是未来人才的必备技能,在学校能享受的资源,必然不能错过,哪怕仅仅是一个启蒙,也有可能培养一名“科学家”。

在这里,十里河滩的垃圾处理系统,是孩子们时常“走出去”的有力证据。在团队教师周景崇和张康眼里,科技型人才并非是“纸上谈兵”,更应该与社会接轨,学会解决具体问题。

在这里,机甲大师的团队协作,是每一个清华学子都应有的“精神”。“要想把机甲大师学得精通,光一个人厉害可不行,需要学会协同作战。”关于科创中心的机甲大师,团队教师吉鑫如是说。

“快看,那是科技馆里的无人机!”午时,总能看到科创社团的同学们在不停地调适着“神奇”的无人机,中午有空的时候,团队教师何波也会与他们一同研究。

在科创社团课上,总能看到夏江的身影,他认为只有走进课堂、走近学生,才能了解课堂教学的下一步方向。

除了科创中心里,清华中学还“废物利用”,将不少废弃电脑与物理实验室结合,形成了新的实训室。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剖析”电脑,还能学会“治好”电脑。“边学边用,就是教育最好的形式!”团队教师钟浩感概道。

“真的会结草莓吗?”在清华中学的造物空间,一个微缩版“大棚”总是引人入胜,甚至发出疑问。团队教师何恩杰说,这是科技运用到农业中的模型,学生们总是兴致勃勃,想要研究到底。

“贵阳市清华中学要做好示范、引领、辐射工作。”秉承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宗旨,贵州省夏江名师工作室的同仁们总是齐聚一堂,共话未来智慧校园的科创教育。(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