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会大讲堂(第三期)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2-05-25

2022年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今年主题为“创新争先、自立自强”。为了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提高我国地理科学的整体水平,让国内大学地理教师、中学地理教师和广大地理科技工作者,以及社会公众了解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国际国内学术动态和国家需求,推动我国地理科学事业发展,促进地理研究成果服务国家建设,活跃学术交流气氛,传播地理科学知识,打造学会活动品牌,助力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建设,中国地理学会将于5月30日下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行中国地理学会大讲堂第三期活动。在南京大学120周年华诞之际,本期大讲堂将在南京大学举办,邀请该校张永光教授、徐志伟副教授围绕2020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入选成果“全球尺度植被CO2施肥效应变化趋势”和“沙丘双稳态的发现及其形成机制”做相关主题报告。本期大讲堂由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鹿化煜教授主持。聚焦前沿会议时间2022年5月30日(周一)14:30-17:00会议主持人鹿化煜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开讲人张永光教授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报告题目:大尺度植被光合作用监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报告时间:14:30-15:45■报告简介:植物光合作用是地球上重要的化学反应,对地球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区域及全球尺度的植被光合作用监测与模拟一直是个难点,长期以来缺乏基于直接观测的手段。全球变化背景下植被光合作用的响应机制也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揭示全球陆地碳汇格局的关键科学基础。预测陆地碳汇变化趋势的一大难点是如何评估全球尺度植被CO2施肥效应长期趋势。本报告将介绍大尺度植被光合作用的遥感监测及估算方法,试图回答近几十年全球植被CO2施肥效应的时空变化特征。■报告人简介:张永光,南京大学教授、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获得首届“李小文遥感科学奖”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青年科技奖”。兼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亚洲通量网专委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面上和中德国际合作等基金项目,以及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江苏省杰青等科研项目。主要从事植被叶绿素荧光遥感及陆地碳循环等研究,在Science、Nature、PNAS、NatureEcologyandEvolution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目前担任期刊JournalofRemoteSensing和InternationalJournal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副主编、JournalofPlantEcology编委等。徐志伟副教授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报告题目:沙丘双稳态与我国北方沙地过去两万年以来的环境变化■报告时间:15:45-17:00■报告简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气候、生态和地貌在内的诸多复杂系统具有多种稳定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半干旱区沙丘系统也具有多稳态,表现为植被盖度高的固定沙丘和裸露的流动沙丘镶嵌分布的共存格局,称之为“沙丘双稳态”。这两类沙丘具有不同的流动性水平,却能稳定共存,这种独特地貌景观是如何形成的?末次盛冰期以来的长期气候变化影响下,沙地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存在哪些非线性响应?报告人将围绕这些问题汇报近十年来的研究结果。■报告人简介:徐志伟,南京大学副教授、自然地理学系副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地表景观动力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持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等项目。长期在我国北方沙漠沙地开展工作,发现了半干旱区沙丘存在双稳态现象,阐明了沙地地貌过程对气候变化的非线性响应机理,揭示了植被-风沙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意义。在Science子刊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部分成果入选“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励。活动形式现场讲座&线上直播现场讲座地点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会议室线上参加方式◆Bilibili直播地址https://live.bilibili.com/22348738◆B站直播间ID22348738或中国地理学会◆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间腾讯会议:462-160-482会议密码: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