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济宁”主题系列记者见面会(第5场)——最美科技工作者专场(记者问答)

山东济宁市科协 2022-05-27

5月18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善行济宁”主题系列记者见面会(第5场),邀请“济宁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与记者见面交流,讲述他们的先进事迹以及背后的感人故事。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记者:据了解,您去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还去北京人民大会堂参与了领奖活动,对此有什么感想?

任其广(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2021年11月3日,我非常荣幸地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颁奖大会,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其他国家重要领导人,真切的感受到了一种极强的仪式感,真切的感受到了国家对于科技和人才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向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顾诵芬院士和王大中院士颁发奖章、证书,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并请他们到主席台就座。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指出,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重大科技项目,让愿创新、敢创新、能创新者都有机会一展身手。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科研生态,支持科研人员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从两个国家最高奖项的获得者和总理的讲话我们看出,国家需要的是能够打破国外垄断,为我国工业领域提供开创性进展的研究者,国家推崇的也是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我们企业现在做的工作只是一些简单的新能源相关的产品研发,但是这些工作也为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出了一份力,我们仍然可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为新能源事业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齐鲁晚报记者:2021年秋天黄河发生1988年以来最大洪水,能否介绍一下你们在防汛工作中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冯德峰(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梁济运河分中心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高级工程师):去年入汛以来,我市雨情汛情形势严峻,黄河干流发生1988年以来最大洪水,黄河梁山段流量持续22天达到5000立方米每秒量级,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威胁。面对十分严峻的防秋汛形势,我和我的团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防汛等原则,积极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科学制定并严格落实各项防汛措施,首次实现东平湖通过梁济运河向南四湖分洪,守住了“确保人民安全、确保大堤安全”两条底线。在应对黄河秋汛的关键时刻,水利科技工作者们连续1个月奋战在防汛一线,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巡堤查险,及时关注水位和流量变化,第一时间掌握水雨工情信息,科学预判、科学决策,有力减轻了东平湖防洪压力,为全市乃至全省安全度汛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通报表扬。谢谢。


济宁日报记者:据了解,您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做过博士后,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并获得在国外工作的机会,但您毅然选择回国回家乡工作,您是如何想的呢?

夏勇(济宁医学院精准医学研究院教授、博士):我是一名党员,早在高中时期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21年党龄,从决定出国深造的那一刻起,“学成之后,报效祖国”的这颗初心,就深植在我心中了。记得2012年我决定出国深造的时候,已经有着稳定的工作和家庭,但我还是决心主动走出“舒适区”,进行自我提升。读博士期间,坚持同时开展多个课题,自动每周996,甚至有时997,凭着这股热爱和执着,在两年半内发表了4篇SCI论文,获得了将近满分的GPA,成功获得提前毕业的资格。博士毕业后,虽然很想马上回国工作、跟家人团聚,但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学习技术,再次远赴美国纽约大学,踏上了漂洋过海探求知识的征程。长达7年的海外留学生活,使我更加认识到我党的“先进性”,更加坚定了我的“初心”,在2019年,3次拒绝了纽约大学的挽留,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山东,来到了济宁医学院,开开心心、踏踏实实的开展了我热爱的“科研与教育事业”。感谢济宁医学院,感谢济宁,给了我追求科研,实现梦想的土壤。

济宁晚报记者:请问您在甘薯新品种推广应用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而您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黄成星(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近年来,人们已把甘薯当成营养保健食品,鲜食型甘薯的种植效益逐年提高,带动了鲜食型甘薯品种种植面积的增加。但是万事开头难,我在甘薯新品种推广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虽然薯农都希望种植产量高,市场热销而且种植效益高的品种,但是让谁第一个试种新品种,谁都不愿意,都怕种植新品种万一产量低、不好出售而减少收入;因此我们在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时,需要与薯农广交朋友,想方设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团队经过试验,鲜食型甘薯新品种济薯26产量高、品质优,抗旱耐瘠,非常适合丘陵山区推广种植;可当我们带着薯苗到邹城市张庄镇立石山村刘广臣家里让他种植济薯26示范田时,却遇到了他的质疑和抵触,我耐心向他讲解新品种的特点,并给他联系好了收购商,并保证万一收入减少,有我包赔他两倍的收入,这才打消了他的顾虑。他按照我们的要求进行种植,当年济薯26示范田鲜薯亩产达到了一万多斤,一亩地收入7000多元,相当于当时种植一般甘薯品种收益的3倍。从此,济薯26在邹城市一炮打响,推广面积迅速扩大,现在薯农称之为“栗子香”,已是邹城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甘薯新品种。

东方圣城网记者:作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您为什么会选择农业甚至是牧草作为您的研究方向?

董蔚(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农业强国。而世界上的农业强国无一例外都是靠的“科技兴农”。科技兴农是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已经多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目前我国人民已经基本解决了“吃的饱”问题,更加追求要“吃的好”。体现在人们对肉、奶等蛋白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就要求畜牧业的大力发展。而现在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堵点问题之一就是优质牧草自产不足,还需要大量进口。虽然我是一名年轻女性,但作为一名农业研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投身祖国最需要的事业中既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青年人的担当,更是一种责任。希望用我所学知识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去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去解决国家之需,所以才选择了农业和牧草业作为研究方向。

最美科技工作者,记者见面会,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