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期泰山科技论坛——“表型组学与作物精准育种技术”在济南举办

山东省科协 2022-05-30

为迎接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20日上午,第318期泰山科技论坛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举办,论坛主题为“表型组学与作物精准育种技术”。本期论坛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山东省作物学会、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承办。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33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会。论坛由山东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刘开昌和刘成主持,学会理事长张立明出席会议并致辞。

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研究员和高彩霞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肖永贵研究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李国卫研究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松田隆夫研究员分别做了《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协同调控的分子基础》《Genome-edited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in wheat without growth penalties》《高通量作物表型鉴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栽培花生进化与产量性状调控机理》《小麦抗黄花叶病毒病基因图位克隆及其形成进化机制》等主题报告。

傅向东研究员指出,为实现减少氮肥施用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这一目标,其团队提出了将水稻产量、光合作用和氮素代谢作为统一的整体共同调节氮肥利用效率思路,为突破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瓶颈提供了新的育种思路。先后培育出多个中禾优系列国审水稻品种,在减少氮肥施用的情况下实现了增产。

高彩霞研究员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方面的发展历程,课题组利用基因编辑创制抗白粉病小麦新种质的相关工作。经过多年努力,该团队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快速获得具有抗白粉病且高产的小麦优异新品系。相比传统育种方法,基因编辑育种极大缩短了育种进程,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肖永贵研究员主要从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国际表型鉴定平台建设现状和小麦田间表型鉴定技术研究进展三个方面阐述表型技术的发展。该团队利用高通量表型鉴定技术,在小麦上发掘动态生长势、衰老、生物量等相关性状基因13个。

李国卫研究员讲述了花生多样性、起源、进化以及世界花生的生产现状。通过研究,为系统地开展花生优异种质基因资源的表型和基因型精准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撑;为花生高产遗传改良提供了种质资源和基因资源;为阐明花生产量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及高产栽培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小松田隆夫研究员指出,挖掘抗病基因、解析抗病机制是解决由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引起的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最有效且环保的方法。课题组为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

提升作物成果科技含量,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是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具体举措。坚持科技引领产业与创新驱动发展,是农业科技人员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本次会议为传播新技术,交流新思想,启迪新思维,再谋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麦,论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