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学术自信,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2-06-01

用学术自信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这不仅是当今时代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要求和呼唤,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有的理论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也明确要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没有人会否认这一点。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创新、如何实现创新?用国外的话语体系来裁剪中国的问题分析,这种学术理路从根本上说只是一项概念搬运的工作,对当下现实问题的分析本身并没有推进,当然不能把它称为理论创新。把中国古代的学术话语直接搬到对当下现实问题的分析框架之中,也无法建构真正的理论创新性,因为随着产生这些学术话语的社会基础的改变,它们本身就具有了抽象化的风险。正因为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才能通过其本身的创造性转化而达成创新性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是用科学、准确的话语体系对当下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学术观点的过程,是基于话语体系构建、通过培育学术体系而推动学科体系发展的过程。首先,它需要一套学术概念体系或话语体系,但这决非来自于对外来的或中国古代的话语体系的搬用,而是在掌握本学科学术话语谱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对当下现实问题分析为基础,凝练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我们要审慎对待国外学界发明的新概念,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新话语体系。其次,它需要建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当然要发表论文或论著,但它们只是中间环节而不是最终目的。解决问题才是研究的最终目标,而且这种问题还必须是学术上的真问题。不管是对经验现实的简单描述,还是对学术史谱系中概念模型的简单延展,都无法上升到这种真问题的层面上。我们只有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体系来剖析当下实践语境中的研究对象,才可能让学术上的真问题浮现出来。再次,它需要建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的发展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向前发展的方向是明确和清晰的。作为学者个体来说,就要自觉地超越原有的学科壁垒,深刻领悟新文科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科学方法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更新自己的学科背景,使自己在新学术实践中具有更多的方法论优势。

对中国学者来说,坚持学术自信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最重要途径。这种学术自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以理论自信推动理论创新的历史。我们在当下的语境中坚持学术自信,首先要致力于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正像中国的脱贫攻坚实践已经谱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的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已经在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一样,在中国大地上的伟大实践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理论成果,已经或者说正在凸显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问题域和新理论架构。因此,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学术要求,其实是面向理论前沿的一种学术呼唤。尽管对已有的学术话语体系做一点小修小补在一定意义上也能反映中国学者的声音,但如果这种修补不能紧贴着中国实践的发展,那也是无法触及学术自信的最深层本质的。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不仅意味着要把中国的实践视为研究对象,而且还意味着要把中国实践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提升到一般学术话语的层面上,使之成为学术思考的新视角和新内涵。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中国学术发展的新道路,即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新道路,其实就是在构建人类学术发展的新形态。惟有达及此种认识,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学术自信的真谛。

其次,坚持学术自信还要十分注重学术本身发展的规律性。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既有创新又有传承,但关键是我们要传承什么和创新什么。从本质上讲,我们只有在尊重学术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倡导理论创新,才能真正解决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我们要花大力气去对实践的成果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凝练,去深入地梳理这些实践成果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启示和推动作用。尊重学术发展的规律性不是拘泥于学术发展的传统轨迹,而是用真正的学术语言来推进学术思想的新发展。纵观中外学术史,哪有一部能够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不是以此为使命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如果不是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等概念的新阐释而赋予了政治经济学以唯物史观的新视域,并由此在资本逻辑批判的层面上打开全新的理论空间,那它会在思想史上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吗?对于当下的中国学者来说,尊重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就是要用学术自信来讲好中国故事。我们不仅要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而且还要在中国大地上写出好论文。

总之,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科学地遵循学术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推进学术创新,才能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为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内容来源:江苏智库

来源:江苏智库

原文链接:http://www.jsthinktank.com/zhikuyanjiu/202205/t20220531_7563743.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学术 发展 哲学 理论 中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