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以粮食产业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王建国 2022-06-11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肥城市抢抓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山东省现代农业强县机遇,以粮食产业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探索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藏粮于管的新技术新举措新模式,把饭碗牢牢端在了手里。

金黄的麦浪飘香,沃野承载着希望,一个丰收的美好时节。在肥城市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由山东农业大学田纪春教授团队培育的“山农糯麦1号”,是山东省审定的第一个与普通小麦品种产量相当的糯质小麦新品种。亩产694.96公斤,创了全国特殊用途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据山农大科教站园管理中心主任韩宾介绍,当前,在肥城1800亩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内,像田纪春教授团队这样的科研团队有53个,已累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他们通过开展创造性研究活动,将一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我们的农情监测站能根据气温、湿度、风速,判断出可能发生的灾害,提前发出预警。53个团队的专家教授在外地就能‘遥控指挥’种田。”韩宾说。

“我们已筛选出‘山农28’‘济麦22’等11个适种优良品种,每年列支3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统一供种,实现了良种全覆盖,粮食连年丰产丰收,产量稳定在10亿斤以上。”肥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敏说。

肥城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种植基地,当地依托“汶阳田”品牌优势,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姻”,推进校地企深度融合,良种、良法、数字三管齐下,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

良种还需良法。近年来,肥城市探索实施“技术创新—设备定制—示范推广”模式,集成应用绿色高产技术,实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突破99.3%,农药、化肥减量30%。

藏粮于技,需要“真金白银”。肥城市在前期投入4000万元财政资金,共建泰安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2022年计划投入资金1500万元,主要用于科研温室大棚、农民培训教育基地、科研示范基地土地流转及配套等项目建设,巩固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平台。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工程,年内将打造数字农业基地20处。

“减垄”增粮

在大汶河畔的汶阳田里,滚滚麦浪铺展眼前。地头上,肥城汶香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小麦种植基地负责人杨国柱高兴地说:“这200来亩地去垄后能增加20亩的种植面积”。

杨国柱说的“去垄”,是去年肥城在全省率先推广实施的“减垄增地”模式。

在位于安驾庄镇安庄五分村的肥城市瑞勇家庭农场,农场主郭瑞勇介绍说,这400来亩地以前浇地采用的是大水漫灌,必须要田垄。2017年的时候,我们开始探索水肥一体化,发现,取消田垄更有利于增产增收。

“微喷带南北长100米,东西每隔2米就有一条,喷水高度在1.5米左右。一体机可以加肥料,水肥一次性操作,覆盖性很好。我这片地里铺设了13万米多。”郭瑞勇说,“有了微喷带,就不用地垄了。我只要根据天气情况、土壤干湿程度和农作物不同生长期,把控灌溉时间、水肥用量以及灌溉频次就行了。”

按照传统的耕作方法,每条田垄要留35到40厘米左右,算下来要占去有效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左右。“实行‘减垄增地’模式之后,每亩土地可增加有效种植面积一分左右,相应的,单产也增加了。”肥城市农业农村局种植管理科科长王梅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增加有效种植面积对于提高单产的影响最为明显。”

“以1000亩土地为例,采用‘减垄增地’模式,就能比有垄种植多出100亩的有效种植面积。”王梅说,“按照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种植,两种作物的平均亩产都增加90斤的话,增长总量均能分达到9万斤。2021年,当地粮食平均市场价为小麦1.2元/斤、玉米1.3元/斤,种植户能实现增收22.5万元。”

为加快推进“减垄增地”,肥城投资1500万元建设汶阳田农高区为农服务中心,进驻专业服务组织117家,通过整村托管方式,为农户提供耕地、播种、浇地、施肥、收割一条龙精准“配餐”。

据初步测算,“减垄增地”全面施行后,肥城45万亩粮田可增加4.5万亩有效种植面积。 肥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敏介绍,截至目前,肥城共推广“减垄增地”4.33万亩。今年计划新推广“减垄增地”种植模式5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4.4万亩。

“全链”管粮

“企业直接来收粮,优质粮价格高于市场均价10%,每亩能多增收200多元。”与富世康合作多年的石横镇种粮大户孙元荣说。 

山东富世康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田间到餐桌的小麦全产业链企业,把一粒小麦做出了“花样百出”,先后被确立为“全国小麦加工50强企业”、“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好粮成就好企,我们仅在汶阳田腹地和种粮大户、合作社签订的小麦种植基地就有10多处。”山东富世康工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冉德成说。

目前,肥城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开发,培育富世康、福宽生物、众成科技等36家粮食加工企业,粮食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80%。借助龙头企业打造“汶阳田”优质农产品区域品牌,培育中国驰名商标、省级企业产品品牌分别达到3个、5个。

前不久,肥城市跨入山东省现代农业强县十强名单,是泰安市唯一,省财政将给予1亿元资金支持,这是继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后,肥城再次在农业领域获得金牌荣誉。这是无上的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肩扛担当和责任,近年来,肥城市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业,努力在泰安当排头、全省争一流、全国创先进。

为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肥城积极融入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着力打造现代食品产业链。据肥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赵胜文介绍,今年重点推动计划总投资64.07亿元的23个食品产业项目,力争年内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推动规模化种植,建成高标准农田50万亩,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定在110万亩左右、10亿斤以上;推动标准化生产,建成全省最多的43处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市场化营销,在全省率先建立阿里数字乡村产地仓,创新“前店后仓”模式,发展直播带货、直供直销等新业态;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肥城农产品走出田间、跨向云端……

目前,肥城注册农产品商标600多个,拥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1个,数据显示,目前,肥城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8.6万亩,流转率48.3%;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3126家,带动90%的农户参与规模化经营,让农民在产业链上获得更多收益。

2021年肥城实现农业总产值121.8亿元,增长10.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96元,增长10.2%,先后获评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国家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等10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来源:齐鲁壹点  通讯员 纪宗玉 孙梦涵 刘龙 记者 郭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该转载内容及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接洽;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