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 | 曹臻——奋战高原,筑成人类仰望星空的国之重器

张畅 2022-06-30

曹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首席科学家,他坚持宇宙线研究多年,领衔建成了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同类型宇宙线观测站。从满头青丝的青年学生成为华发丛生的首席科学家,从参与国际研究到联合再到主导国际合作,他是我国宇宙线研究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目前的引领者。他带领我国宇宙线研究第四代人,怀着最原始的好奇心,欲解开宇宙线起源这个世纪之谜。

奋战高原

筑成人类仰望星空的国之重器

1.jpg

在稻城县4410米的海子山上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是曹臻牵头打造的人类仰望星空的国之重器。LHAASO2009年提出,2015年立项,2017年动工,2021年7月建成。这在以10年为尺度的大科学装置建设中,堪称“神速”。曹臻一肩挑起了项目经理、首席科学家者两副重担。

2.jpg

高原气候瞬息万变,低温、暴雪、大雨常有。为了早出成果,曹臻提出了“边建设,边运行”的思路。在不影响工程竣工节点的情况下,项目团队利用冬季工程间歇期,安排部分阵列科学运行。这背后,需要科学的调度和严密的配合。冒着严寒克服枯水季缺水的困难,曹臻带领团队在稻城通宵达旦地工作,承受着心理和体能的双重考验。

3.jpg

阵列部分投入运行后,他又带着团队在春节期间完成了首批科学数据的重建和分析。废寝忘食,不分昼夜。下班后,大家通过网络会议讨论,持续到凌晨;第二天一早又召集各方人员开会解决问题。短短两个月内,曹臻带领团队修正了阵列运行中的多个问题,并对数据重建方法和挑选条件进行了多次改进,形成了最终分析方案。

五年里,他在北京、成都、稻城连轴转,身体机能刚适应高原又到平原,经常反复对身体损耗极大。好几次到了稻城,由于高原反应呼吸不畅、身体不适,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吃不下饭就喝点粥,坚持和大家在建设现场并肩作战,现场工作人员搬设备,他也会亲自去搭把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LHAASO建设和科研团队成员受他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的感染,拧成一股绳,拼着一股劲,行走在宇宙线研究的世界前沿。

矢志不渝

为中国宇宙线研究培养新生力量

4.jpg

放眼中国宇宙线研究历程,曹臻既是参与者、见证者,也是引领者。

上世纪80年代末,曹臻进入到高能所宇宙线团队,师从第二代宇宙线研究科学家霍安祥、丁林垲和谭有恒。1994年,他来到美国,先后在俄勒冈大学物理系、犹他大学物理系做博后。在这期间,霍先生的学生中,8名博士全部离开了国内宇宙线领域。曹臻是唯一一个留下来继续做宇宙线研究的。

5.jpg

2004年,他回到高能所任博导,成为我国研究宇宙线第三代人的主力。回国18年,他出任中意合作ARGO‐YBJ实验中方发言人,担任多项重大项目负责人。从项目负责人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首席科学家,他逐渐成长,在伽马射线天文学领域独占鳌头。

十几年来,他培养了十余位博士生,指导了多名博士后和青年工作者,也为多所大学代培了不少宇宙线研究者。这些人成为主导LHAASO建设和研究的主力。如今,中国宇宙线事业已有了第四代、第五代新生力量。

曹臻还热衷于科普事业,仅2021年他就参与了30多场科普活动和科学报告,通过现场演讲、网络直播、媒体访谈等形式,将宇宙线的知识传递给大众。两次成果的发布上亿次点击量,让LHAASO彻底出圈,引发全民对宇宙线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