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郑从本:扎根大山五十余载 只为守护侗乡古寨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2-07-06

原标题:退休教师郑从本——(引题)

扎根大山五十余载 只为守护侗乡古寨(主题)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唐敏 吴海燕 向孟媛

“人生短短几十年,如果不能为老百姓多做些事,就枉费了这一生。”

6月27日,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小雨淅沥。面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77岁的退休教师郑从本说出这番话。

从代课老师到校长,他用四十余载的辛勤耕耘,回报乡亲们的点滴恩情。

走下讲台,他毅然回到山乡,为乡亲们鼓与呼。

治山村、护古寨、传非遗,他用自己的默默付出,赢得了乡亲们的爱戴。

郑从本

村里来了“小秀才”

郑从本出身于文化世家,是地地道道的“城里人”。

1964年,19岁的郑从本作为“知识青年”报名下乡,来到当时的芭蕉区南河公社大鱼龙村(现芭蕉侗族乡南河村)。

那时,郑从本初中毕业3年,是村里文化水平最高的,是村民们眼中的“小秀才”。

在村里,郑从本进入生产队办小学教书。“那时条件很艰苦,虽然我不是村里人,但村里的老百姓从来没有把我当外人看,分田分地没有落下我,有好吃好喝的也都想着我。”时至今日,郑从本依然没有忘记老百姓对他的好。

在学校里,他把每一名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心头肉”。

课堂上的郑从本,对待每一堂课都是认真负责,他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教育学生。课后,他会幽默风趣地跟学生打成一片。下雨了,学生没带伞,他就撑伞将学生送回家,即便自己淋透了,也不让孩子淋湿。学校前面有条河,学生上学放学都得挽起裤腿、脱下鞋袜蹚水过河过去。在他的发动下,村民们捐工捐料修桥,让孩子们结束了蹚水过河上学的日子。

1995年,大鱼龙小学迁新址,一栋未完工的校舍耸立在沼泽地旁,周围全是水草和建筑材料。

郑从本忍着胃溃疡产生的疼痛,带领师生、村民苦战。5年时间,学校新开辟了200多平米的小操场,修起了篮球场、乒乓球台……“虽然这所学校如今已经不存在了,但回想起迁校的那一幕幕,依然心潮澎湃。”郑从本说。

2006年,郑从本退休后离开了热爱的教师岗位。2007年,他接受乡政府返聘,从事《芭蕉侗族乡志》编纂及档案整理管理工作。

楸木园的茶园与古寨

临近古稀“再拼一把”

在芭蕉侗族乡南河村,提及郑从本,几乎无人不知。

南河村从前是一个贫困的山区村,山大人稀、发展缓慢。

2014年,南河村支部换届选举,从未当过“官”的郑从本被村民全票选举为副书记。此前,南河村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村党支部被确认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这样一个烂摊子,去还是不去?面对老伴的劝阻,此前一直没有从政经历的郑从本,思虑再三,最终决定“再拼一把”。

“把群众装在心里,为群众办点实事,这是共产党员的本分。既然选择当村党支部副书记,就要称职。”在南河村,郑从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4年冬天,郑从本与村民闲谈时得知,山上有一户人家至今没有通电、通水。他爬了近两公里的山路,来到村民所说的刘仁俊家。这是一座木板房,走进堂屋,郑从本就看见七八个塑料壶摆在地上,这是提水用的。尽管一根电线杆离他家不远,但就是没有一根电线拉进屋。

刘仁俊与老伴都年近七旬。刘仁俊听力和视力都弱,老伴患有贫血等多种疾病,平时靠编织竹制品维持生活。此前农网改造时,夫妻俩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

第二天,郑从本自掏腰包,买来水管把水引到刘仁俊家中。随后,他四处奔走,帮助刘仁俊筹集相关费用,并争取乡供电所支持。2015年春节前,刘仁俊家中的电灯亮了。

在南河村,这样的事,郑从本做了不少。

在郑从本和村两委的努力下,南河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奔走守护侗乡古寨

从芭蕉侗族乡政府驱车,沿着山路行驶20分钟左右,就能到南河村楸木园组陈家大院。

这是一处侗乡古寨,有一百多年历史。茶园旁,成片的吊脚楼掩映在苍翠之间。

“如果不是郑老师,这里的房子早就没有了。”69岁的村民陈光玉笑着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此前返聘在乡政府档案室工作期间,郑从本经常进村调研,发现不少吊脚楼群中新建不少楼房,让古村落面目全非。郑从本为此痛心不已。

2014年冬天,在一次进村调研中,南河村楸木园一处居住了27户的古寨引起了郑从本的注意。整个群落都是木质房屋,吊脚楼,郑从本下决心要保护这处古寨。

2015年春,芭蕉侗族乡修建易地搬迁小区,动员楸木园组的27户村民搬迁,之后计划拆掉这里的老旧房屋。

听闻此事,郑从本心急如焚,急忙赶到乡政府问情况。

易地搬迁,可以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如果放弃搬迁,修缮老旧房屋,费用没有着落。

面对这样的难题,郑从本动起了“小心思”。

一次,利用为恩施市民宗局拍摄照片的机会,郑从本将楸木园的古寨照片夹在茶园、茶厂照片之中,引起了相关负责同志的重视。经过了解,对方下拨了一笔50万元的费用,用于修缮古寨。

2017年,芭蕉侗族乡党委作出“整修保护楸木园吊脚楼群”的决定,古寨保住了。

此后,郑从本在楸木园整修现场当起“监工”。不准用水泥,不准动猫眼、老门坎、腰门等。就这样,这座侗乡古寨重新焕发了生机。如今,这里已成为恩施市知名的网红打卡点。

除了守护古寨,郑从本还投身于非遗文化传承当中。

“你看,这是今年6月,芭蕉侗族乡初级中学的孩子们打板凳拳的情景。”郑从本掏出手机,为记者打开一段视频。

据了解,该校是恩施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学校。推动这些的,就是郑从本。

多年来,郑从本致力于芭蕉侗族乡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抢救性搜集、整理和研究。他说:“趁着还有能力,我要抓紧时间,多为老百姓做点事。”

楷模名片

郑从本,男,土家族,1945年6月生,中共党员。退休前他是一名教师,曾先后被授予州模范校长、市劳动模范、市德育标兵,市、乡优秀共产党员,省、市优秀教师等荣誉。退休后,他一直致力于芭蕉侗族乡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抢救性搜集、整理和研究,曾获得湖北省优秀文艺志愿者、恩施州老干部先进个人、恩施州风范长者、恩施州楷模民间艺术家、恩施市老有可为先进个人等称号。

此前,他上榜2022年1月至2月荆楚楷模月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