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水环境治理模式 对大中城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2-07-13

科技日报记者 何星辉 实习生 李美君

7月7日-9日,2022(第四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在贵阳开幕,这是水环境领域影响力最高的专业会议之一。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国内外多所高校的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围绕水生态保护与城市水环境治理开展学术报告研讨交流,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博士就贵阳南明河治理模式进行了学术案例分享。

大会现场。受访者提供

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解决流域治理难题

“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生态文明建设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胡忠雄说,贵阳在这些年和未来的发展中将着重做好“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质”四篇文章。 

如今,贵阳的水清岸绿绕不开南明河。全长185公里的南明河,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当地人的母亲河。但在多年以前,这条直接饮用水源逐渐沦为劣Ⅴ类黑臭河,背后难解的反复治理、反复污染的困境。由于流域水环境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尤在喀斯特地带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治理如南明河这样距离之长、人口之密、污染之巨的案例未有成功先例。

“河湖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春宏说,流域性是江河湖泊最根本和最鲜明的特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要从流域的角度,深入研究生态系统需水特性、科学制定河湖生态修复标准,同时高度重视河湖生态修复潜在影响。

胡春宏。受访者提供

流域性、系统性、分布式,正是治理南明河的关键思路。“8年前治理南明河时,没有国家标准和成功先例,但我们做到了,这要感谢政府对环境治理高度重视和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博士在主旨发言中说,南明河治理是自己及专家团队多年技术研究成果的成功实践。

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成了城市尺度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根据城市排水、功能分区与资源利用,中国水环境集团在南明河流域沿岸星罗棋布新建和改扩建下沉式再生水厂21座。

历时8年治理,仅投资76亿元,南明河不仅回到了鱼翔浅底、白鹭翻飞初面貌,也成为国际首个城市尺度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应用以及厂网河湖一体化模式的工程实践。

一改百年治水模式,从南明河走向全国 

“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贵阳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特别是贵阳以‘水清、岸绿、景美’的南明河水环境治理模式,对于我国大中城市的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在视频致辞中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南明河治理模式背后是政府、百姓、企业对水环境治理坚定的决心以及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会长曲久辉在致辞中说,贵阳有气势磅礴的乌江、风景旖旎的南明河,还有百余条水质清澈的河流,充分体现了贵阳对生态保护和环境科技的高度重视。

曲久辉。受访者提供

南明河治理中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一改全世界城镇污水百年来被当作污染物进行收集处理排放的模式,将其作为城镇稳定的第二水源,进行科学的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这成为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推荐的国家绿色新基建升级技术,技术体系被评为世界领先。目前,北京、上海、成都、大理等地已经先行建成一批国家级示范项目,覆盖了水环境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全部应用场景,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我对发源于、原创于南明河治理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很感兴趣,想去了解学习它的创新思路和技术路线,这些都是良好实践的关键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在致辞中说,目前世界上约80%的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如何破解建设污水处理厂选址难、运行成本高的难题,需要思路、技术、运行方式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度支持分享中国经验,为保护全球环境贡献力量。

企业科技创新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5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中提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污水处理厂下沉等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有效盘活可开发土地等资产,提升项目收益水平。

下沉式再生水生态系统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之一。中国水环境集团牵头国家“十三五”重大水专项“地下污水厂及资源利用”课题,牵头制定的国家首部下沉式再生水厂指南和标准已在全国实施。中国水环境集团在贵阳率先破解山地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地难题,被视作是下沉厂释放存量资产价值最早的实践案例。

侯锋。受访者提供

侯锋博士介绍,下沉式再生水厂并非简单地将污水处理厂放在地下,而是通过科技进步,按照水环境、水资源利用的要求,将污水处理到适用的标准,进行高效资源化利用,从而彻底解决好地上地下空间的环境质量,将释放出来的土地根据城市的规划和需求进行高效利用,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产品。

据悉,未来5-10年,若采用该体系逐步对全国5600座污水处理厂改建下沉和新建,将带动综合投资约10万亿,直接释放土地30万亩,间接释放土地100万亩。

“围绕这一系统技术我们长期坚持自主科技创新和实践,承担国家多项重大科技项目,走出了一条资源化利用的创新之路,助力中国水环境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侯锋博士表示,作为专业化企业,中国水环境集团始终一只手紧握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另一只手承托着对政府和老百姓的尊重和责任,把科学技术问题转换成生产力,希望在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上为国家和百姓多做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