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高新区盯产业、抓创新、聚合力 打造创新生态“超循环”

涂媛 2022-07-15

近年来,承德高新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将创新要素全面融入科技创新链条,创新体系多点开花,创新生态基本形成,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引领力、支撑力和贡献力不断加强,产业集群、集聚格局加速形成,全区呈现出有规模、有速度、有质量、可持续的良好态势。

一、聚焦集群集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

按照承德市打造“3+3”主导产业和县域“1+2”特色产业体系安排部署,初步构建起以文旅康养、特色智能制造、大数据三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大数据、智能仪器仪表两个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了产业形态由“小散乱”向“专精新”的转变。

文旅康养体育产业——重点发展健康制造、健康医疗、健康旅游、健康养老等业态,现有以承德露露、颈复康药业等国内知名企业为代表的行业企业7家,2021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6.6亿元。四季度假·国际滑雪小镇、露露50万吨系列饮料迁建扩能、颈复康老厂区搬迁和新厂区扩建提升产能等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到高新区滨河社区视察,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要求,新谋划了妙健康大健康产业城市总部、承德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园、承德尚品花园等重点养老产业项目。

特色智能制造产业——建成了涵盖汽车零部件、石油装备、输送装备3个重点行业和1个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集群,现有比亚迪、润韩、龙志达、华远等重点企业104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9.9亿元。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集群营业收入17.5亿元,金属管浮子流量计、物联网民用仪表、非金属材料试验机等产品技术在国内领先。当前正按照集聚化、链条化发展思路,一方面加快推进现有企业技改扩能、提质增效;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吉成、广仪、联东U谷等配套产业,健全完善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根据全市清洁能源产业整体布局,谋划了一批绿电制氢储能一体化发展项目。

大数据产业——依托“双光纤”直连北京和“双回路”供电基础优势,重点发展绿色大数据、大数据应用开发服务、安全大数据、科技研发和能源供应等领域,打造从数据传输、存储到服务、应用的产业生态。大数据研发展示中心投入使用,现有博彦科技、青云等大数据行业企业14家,主营业务收入22.3亿元,被评为河北省大数据与智能感知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目前正在重点推进中国电信集团数字生态产业基地、北京智银河环京互联网中心等项目。

图片

二、扎实推进重点项目,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一是突出重点抓项目。以“55944”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带动整体项目工作提质提速。以高质量发展为引擎,重点打造以仪器仪表制造业为主的联东U谷高新智造园、以南资北移为主的吉成装备制造产业园、以总部经济为主的力海企业港等5个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4.6亿元,完成投资2.8亿元,已签约入驻企业45家,预计可实现产值16.2亿元、税收4800万元、解决900人就业;以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为目标,重点推动苏垦银河公司奔驰连杆全智能自动生产线、颈复康扩能改造、克罗尼仪器仪表等5个现有企业扩能升级,完成投资1.2亿元;以抓大项目、好项目、财源支撑项目的思路,重点实施国润4GW高效光伏组件产业基地、中国电信系统集成公司数字生态产业基地、农产品冷链物流冷藏配送区等9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6亿元;围绕打造“承接京津桥头堡”核心定位,强力推进高铁商圈整体提升、上板城西路及综合管廊等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以解决民生福祉为目的,重点实施冯营子卫生院等4个民生项目,完成投资0.4亿元。

二是深化包联抓项目。严格落实“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工作要求,健全完善包联机制,从项目手续办理、工程开工建设到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压实责任。包联领导、责任部门下沉一线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加快推进项目进程。对重点项目定目标、定时限、定人员,全面实行清单台账管理,制定横道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周调度、月排名、季考核,落后时序进度的亮牌示警,推进情况与绩效挂钩。今年以来,召开项目专题调度会20余次,帮助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手续办理、保障施工、要素配套等各类问题80多个。

三是清单管理抓项目。对辖区建筑施工单位实行造册登记管理,建立台账清单,确保施工场地全面落实扬尘管控“六个百分百”和“两个全覆盖”。全面落实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管理制度,对纳入市级重点工程项目保障正面清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正面清单的11个项目,在落实污染管控措施、达标排放的基础上,不限产、不停产,充分利用污染源自动监控、远程执法抽查、视频监控、分表计电、无人机飞检等科技执法和非现场执法手段,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干扰,保障企业良好生产建设环境。

图片

三、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创新活力加速释放

一是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要素供给,强化精准服务,优化创新生态。修订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十条措施》《承德高新区科技贷款贴息管理办法》,提高科技型企业认定奖励,提高科技型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积极性。完善创新主体培育模式,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路径,对企业提供全方位辅导服务。全区共有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7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39家。采取“一企一策”方式,推动人才、成果、社会资本等向企业集聚,在关键技术协同攻关、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基金注入、上市融资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截至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现有760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87家,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11家。

二是提升平台发展能级,推动区域创新发展。持续发挥好各类平台创新驱动作用,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创新需求,引导重点企业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解决制约行业、领域发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建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1个、产业技术研究院3个、新型研发机构4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36个。紧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合众创、汇智领创、创合时代、大创园和深圳湾加速器等5大孵化平台现有在孵企业或团队260个。培育汇智领创升级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2个,国家级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在上年度考核中获评良好等级(B类)。力促园区提档升级,成功获批省级创新型园区建设试点,加快绿色园区创建,编制完成《承德高新区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并提交科技部火炬中心。

三是加大科技项目攻关突破,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聚焦主导产业,着力破解产业链关键环节痛点、堵点、难点。今年上半年共组织区内企业申报省、市级科技项目13项,拟申请专项资金3163万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经费达到2.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京兴能公司与中科院合作的“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应用于2022年冬奥会电网谷电相变储热清洁供暖示范工程。河北瑞索固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典型固废协同利用示范”项目,获得科技部立项支持,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持续推进与河北工业大学共建科技服务中心和科技成果综合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所遇难题,走访53家区内科技企业,其中提出服务类需求的企业31家、技术类需求8家,2家企业与河工大专家团队签订合作协议。

来源 |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