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坚持四“动”,念“明、好、快、足”四字诀 探索科技社团建设管理新模式

袁野 2022-08-04

近年来,在市科协的精心指导下,黔江区科协以深入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为契机,积极谋划新时代科技社团改革工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加强科技社团的生存能力、服务能力和学术能力建设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热情,为助力黔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是坚持高层推动,让发展前景“明”起来。黔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社团发展和科协工作,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为科技社团健康发展创造了光明前景。特别是近几年,区委常委会坚持每年都专题研究和部署科协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表彰。市科协《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社团建设和管理的意见》下发后,我区积极落实贯彻意见,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印发《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指导意见》,区委深改委审议通过并印发《黔江区落实重庆市打造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黔江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将科技社团建设和管理进行重点安排。出台了《学会正规化建设方案》《学会考核办法》《学会管理办法》等制度性文件,用健全的制度把社团打造成“铁打的营盘”。区林学会、区中医药学会等5家学协会获区级荣誉表彰。区农学会、区心理咨询师学会、区蚕丝学会等6家学协会法人代表当选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十大代表。

二是坚持部门联动,让发展氛围“好”起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及社会组织积极助力科技社团的建设和管理,保障“人财物”,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区科协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按照“摸清家底,有序引导,科学发展”思路,以“科技工作者集中优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先”的2个优先原则,引领科技社团规范发展,在服务全区科技创新方面成立科技创新协会,在服务“文旅美城”方面成立智汇旅游文化研究院。近5年来,科技社团由8家增加至20家,团体会员由97个增加至214个,个人会员由700人增加至1667人。区民政局通过不收取注册、年检费用,精简工作流程,提前审核电子资料等方式,强化对科技社团服务效能。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为区老科协、区畜牧学会等7家学协会批准固定办公场所,面积最大达70平米。区林学会、区医学会等6家学协会主管部门每年划拨办公经费,金额最高达10万元。区气象学会、区金融学会等10家社团有固定的工作人员。西山社区、三磊田甜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社会组织无偿为区生态水果协会等6家社团提供活动场地和设备。 

三是坚持骨干带动,让发展速度“快”起来。对成熟社团重点培育,发挥其骨干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有效促进社团健康快速发展。建立科协班子成员联系科技社团制度,每年赴联系点指导调研工作不少于2次, 每季度由区科协牵头组织交流会,由骨干社团分享工作经验。建立科技社团一对一“老带新”机制,区科协负责协调6个以上成熟社团发挥帮带作用,指导新社团开展注册、年检、法律维权、项目实施等业务,比如:落实区辣椒协会每年指导2—3个新发展社团,提供注册、年检代办服务,注册时间缩短至4个工作日、年检时间缩短至2个工作日。科技创新协会提供信息、融资创业等服务,今年上半年帮助融资1600余万元。

四是坚持社团主动,让发展底气“足”起来。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社团积极主动开展决策咨询和研究论证工作,扩大了社会影响力,科技社团自身建设和发展底气更足。科技创新协会承接了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市级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区畜牧学会成功助力创建了全市首个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区农学会助力创建的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成为渝东南第一家通过现场评审的检测机构。区林学会在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示范镇太极镇开展“桑—蚕—菇”技术集成示范与产业化开发,推动太极镇打造“科技强镇”,区农学会协助区生态水果协会取得了“黔江猕猴桃”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助推中塘镇兴泉社区打造“科技示范村”。围绕党政中心任务,科技社团年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参与活动的科技志愿者达1000余人次。

来源:(黔江区科协何云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