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喜球当选世界科技工作者联合会执行理事会委员

谢思思 2022-08-19

       2022年5月8-12日,第23届世界科技工作者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Scientific Workers,简称WFSW)全体大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韩喜球成功当选执行理事会委员。

  WFSW于1946年在英国伦敦成立,以提升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为宗旨,目前拥有29个成员组织。本次换届产生执委43名(其中主席和副主席8人,秘书长1人,司库1人),由中国科协推荐的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连任副主席,中国科协常委、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和中国科协常委、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韩喜球,当选执委。

  本次全体大会以科学家责任、开放科学与时代挑战为主题,围绕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开放科学、人工智能治理等领域,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推动各国科技工作者加强团结与合作,在共同应对当前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各成员组织代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研讨,韩喜球应邀作了题为“Ocean-based Approach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的主旨报告,围绕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基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潜在措施,重点介绍了深海采矿和海洋碳封存技术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就发展和保护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观点,得到与会代表们的高度赞赏和认可。

图片

韩喜球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双聘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十届常委,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杭州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协会常务理事、沉积专委会委员。曾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奖项和称号。

乘风破浪:纵横海底两万里

满江红·写怀

心湖起伏,舷栏外、深海幽碧。
放望眼,波涌浪起,落日绚丽。
十次远航探洋脊,一朝深潜见功底。
为不负、殷殷众期望,费心力。

今朝酬,赤子志。

胆如斗,气盖世。

驾蛟龙,直奔龙宫府第!

天休卧蚕大糦访,

螺贝虾蟹烟囱依。

喜悦中、采样收入囊,长吁气。

 

 ——韩喜球于西北印度洋

  2017年3月21日@向阳红09船

图片

  单看这飒爽激昂的文字、挥毫凌云的胸襟,你能想象到它出自于一名长相甜美、声音细柔的女科学家之手吗?这首抑扬顿挫的《满江红》是韩喜球担任首席科学家的“蛟龙号”西北印度洋载人深潜试验性应用航次在圆满完成下潜科考任务后挥笔而成。

  作为我国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韩喜球彻底颠覆了大众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她温柔美丽,却也坚韧顽强,她用硕累的成果、斐然的成绩和敢闯深海“无人区”的勇气向大家证明了——即使是在海洋科学这种几乎被男性垄断的行业里,“他”也可以是“她”!

  “ 海底哪里有矿?有什么矿?这些矿分布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规律?这些都是我要研究的内容。 ”韩喜球说,“由于国际研究热点的转移和国家的需求,最近十多年我的研究主要围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及其成矿环境。”迄今,韩喜球已先后10次担任首席科学家或领队,奔赴深海大洋去寻找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神秘的海底“黑烟囱”。“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多金属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因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而得名。在今年元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年节目《@青春,2022!》演讲时,韩喜球将海底世界比喻为布满山川丘壑的水下藏宝图。她就像一位不畏艰险的女侠,带领团队坚忍不拔、一往无前地在数千米深的洋底找矿探宝。很多海洋地质学家一生都未必能找到一个海底“黑烟囱”,而韩喜球却带领她的团队在短短十余年间找到了十几个海底热液区!

  在从事海洋地质研究的近30年里,韩喜球的科考航迹遍及全球三大洋、墨西哥湾、中美洲大陆边缘和我国南海等,成为国内外少数同时涉猎海底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和天然气水合物这4种海底资源研究并取得突出成果的专家。2011年经国际海底管理局批准,中国获得了西南印度洋1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的勘探权,韩喜球对此功不可没。 “我只是闷头爬山,不知不觉就看到了更美的风景。”韩喜球谦虚地说道。而这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却蕴藏着难以想象的付出与坚守。在央视《白・问》栏目与白岩松探讨诗与远方时,她说:“当我去远方的时候,其实看到的不仅仅是风景,有时候,可能只有风,没有景。”

图片图片

韩喜球参加央视总台开年节目《@青春,2022!》

铿锵玫瑰:彰显巾帼她力量

  韩喜球的海底“寻宝”之旅充分证明了柔肩亦能担大任!“我首先是一名科学家,然后才是一名女性。”韩喜球如是说。虽然在工作中韩喜球比汉子还能吃苦,但是在生活中她却也有着江南女子的婉约气质。很多特殊、美好的时刻,韩喜球都会写一首诗或吟一阙词,来表达当时的心情。

  “风急浪高恐闪失,媚鱼出阁不容易。急,急,急!等,等,等!等到风平浪静时,跃入沧海任骋驰。”

——韩喜球作于2018年4月18日

“潜龙三号”AUV迎海试

  “裁尺白云作纱巾,蓄池清水理衣襟。撷枝鲜花别发髻,摘片稻叶当口琴。”

——韩喜球作于2020年8月23日

温润之洲一瞥

  不仅如此,韩喜球还将这份才华运用到了工作之中。目前为止,韩喜球已经为她领航发现的印度洋12个地理实体和4个热液区进行了命名的,她不仅给这些地理实体赋予了准确的通名还赋予了它们包含中华文化或中国元素的专名。如2010年,韩喜球作为首席科学家领航大洋第21航次第7航段,在西南印度洋中脊的一座海山上成功发现一个大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便以杭州名山“玉皇”进行命名。

图片

2010年韩喜球担任中国大洋第21航次第7航段首席科学家,在西南印度洋发现“玉皇”硫化物区

  2015年在西北印度洋发现的两个活动热液区,分别命名为“天休”和“大糦”。这两个名字均来自诗经《诗经·商颂》,“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天休”意为上天赐福。国际上多个科考队遍寻它不得,而韩喜球带领的团队很幸运地发现了海底热液喷口,犹如天降福祥。“龙旂十乘,大糦是承”,“大糦”意为古时为祭祀先祖准备的丰富的黍稷。该热液区地形较为平坦,盲虾、螃蟹等生物十分繁盛,犹如龙宫里摆了盛宴。而韩喜球课题组也因此获名——大糦课题组。

大糦故事

西北印度洋

有个海底热液区

它的名字叫“大糦”

“大糦”有处黑烟囱

它的名字叫“佛手”

佛祖手心,虾蟹成群

畅饮琼浆玉液

饱餐海珍佳馔

宛若龙宫,极乐富足

诗云:龙旂十乘,大糦是承

是谓该洋底秘境为“大糦”

遂探秘人团队更名大糦课题组

是年公元2015年3月

——韩喜球记

图片

韩喜球制作的新年贺卡

  在工作中,变幻莫测的海底就是韩喜球的实验室;而回归生活,厨房就成了她的实验室。“「不会做饭」对于科研人来说是个伪命题。关键要用心,用情。”韩喜球在采访中,曾形象地将“黑烟囱”的成因比喻成了高压锅炖鸡汤喷出来的热液,可见科学来源于生活。

图片

2021年7月韩喜球在第三届世界科技与发展大会上主持女科学家论坛

  作为杰出女性的代表人物,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为了促进国内外相关领域女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开放与合作,韩喜球多次参与组织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论坛,除了学术交流之外,还组织圆桌会议来讨论女科学家的共识,为如何赋能青年女科学家提出政策建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总是要求自己积极向上,满腔热情地对待工作和生活,给社会带来正能量。”

星途大海:深耕科普志如斯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追梦之旅,那对于韩喜球来说,在黑暗的深海中寻找星光还不够,她希望能够把科学的星光带给更多的人。因此,在科研工作之余,韩喜球还会抽出宝贵的时间积极参加科普活动,每年都会进学校做科普,或在科普平台上作科普讲座,给公众特别是年轻学子们讲述深海科学知识和大洋科考经历,激发他们对海洋的兴趣,倡导大家保护海洋和环境,吸引他们以后投身海洋事业。韩喜球表示,“哪怕有一个孩子能让她播下去的科学种子萌芽,那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就很值。”韩喜球解释道:“作为海洋科学家,我们是幸运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能够有机会受到国家经费资助到深海大洋去调查研究,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调查研究成果和经历与公众分享。”

图片

2020年12月韩喜球参加《我是科学家》年度盛典,演讲《我们在深海大洋乘风破浪》

  作为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高端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多个高校的博士生导师,韩喜球在学科建设、年轻科研人员的传帮带和学生培养上尽心尽责。她的课题组现有7位80后职工和1位博士后,2021年已经有2位年轻人脱颖而出,入选了自然资源部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和所高端青年拔尖人才。“大洋事业需要传承,要让青年人逐步走向舞台中央,我愿意在背后托举他们。”正是因为这份赤诚的初心,她深受同事和学生们的喜爱。

  “和大风大浪打交道,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坚韧。遇到困难不放弃才能成功。”好奇‍自有生命,柔肩也能担重任,玫瑰娇贵却也铿锵,韩喜球用她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女科学家独立坚韧、不服输不怕苦的另一面,是当代女性的楷模!

来源: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