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作物分子育种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班成功举办

徐琴 2022-08-26

       2022年8月8-11日,2022年度作物分子育种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班在线举办。95名来自全国各地分子育种领域的学员在腾讯会议室进行了线上学习。研修班由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专委副会长赖锦盛、谷晓峰、储成才、林拥军,秘书长王建康,副秘书长谢永盾主持。

马有志.jpg

马有志会长致辞

       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马有志研究员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他表示,本次研修班旨在培养作物分子育种专业领域技术转移转化人才,提升学员挖掘优异基因、利用基因信息优化育种流程和选择方法、加快育种效率等方面的技能,提升学员的分子育种技术,为推动分子育种领域技术创新发展,促进有效开展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提高种业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他希望学员能珍惜学习机会,积累经验,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将学到的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效结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本次研修班特邀请2位院士、12位专家授课,授课内容涵盖基因挖掘方法和技术转移转化、作物育种理论和技术能力提升、技术需求挖掘与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转化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大数据技术育种与转移转化典型案例、技术伦理等多个方面。

王建康.jpg

王建康研究员授课

       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建康在“作物遗传研究群体与基因定位方法简介”授课中介绍了遗传研究群体的分类标准、结构特征及常见类型,纯系双亲后代群体的连锁分析、基因定位原理以及完备区间基因定位方法以及杂合双亲后代群体的连锁分析与基因定位方法等。

李慧慧.jpg

李慧慧研究员授课

       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慧慧就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集成软件QTL IciMapping的多环境表型数据方差分析的AOV功能、删除冗余标记的BIN功能、构建连锁图谱的MAP功能、整合连锁图谱的CMP功能等主要功能及两个附加工具进行了详细讲解。

陈温福.jpg

陈温福院士授课

       沈阳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陈温福作“东北粳型常规超级稻育种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主题授课,从超级稻概念的提出、我国的超级稻育种研究、我国超级稻育种成就等方面介绍了水稻超高产育种与超级稻,并从东北超级稻研究的宏观背景、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代表性品种、成果转化推广及应用等方面重点阐述了东北粳型常规超级稻育种。

李建生.jpg

李建生教授授课

       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建生在“新时期我国玉米种业形势与育种目标及技术发展趋势”授课中阐述了我国玉米种业现状、加强种质创新的挑战与机遇、玉米育种目标的变化、种业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科企合作模式,提出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并对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功能基因组与分子育种研究中心平台进行了介绍。

盖钧镒.jpg

盖钧镒院士授课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从我国现代作物育种学科发展的推动力(国情必须和科学推动)、我国现代作物育种学科发展的推动力、我国大豆种业发展的重任、作物育种的关键性环节、作物分子育种技术、作物精准育种与设计育种、分子技术可能实现基因型精准设计育种、表型和基因型全面精准的高科技育种几个方面作“大豆育种分子技术的实验和讨论”授课。

殷贵鸿.jpg

殷贵鸿研究员授课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殷贵鸿研究员作“黄淮南片麦区小麦育种研究进展及今后改良方向”授课,总结了黄淮南片麦区小麦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该麦区存在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缺乏、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结合不紧密等主要问题,提出今后小麦育种的应对策略和具体指标,并结合河南农大小麦分子育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效复合育种技术体系创建、抗赤霉病高产优质新品种培育研究进展,提出今后育种新方向。

田志喜.jpg

田志喜研究员授课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喜研究员在“基因组驱动的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思考与探索”报告中,分享了基因组驱动的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方面的重要进展,介绍了通过系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遗传网络构建、解析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基础以及多性状遗传调控耦合网络,并就弥补我国大豆缺口的主要解决途径进行了简要分析。

张新明.jpg

张新明研究员授课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张新明研究员在“《种子法》修改主要内容解读”授课中,对种子法的修改过程、主要修改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对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是什么、扩大新品种权的保护环节、扩大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完善侵权赔偿制度等重点内容以及作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及解读。

李平.jpg

李平教授授课

       四川农业大学李平教授在“作物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需求挖掘与评估评价”主题授课中,介绍了科创中国沁农作物产业科技服务团的基本情况,如何通过走访企业、开展座谈研讨等方式做好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各类科技需求,如何在科创中国发布相应的需求项目等,并重点分享了分子设计育种方面、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方面等成果转化的典型案例。

赵玉林.jpg

赵玉林研究员授课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局局长赵玉林研究员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思考”为题,从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认识、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与内涵、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实操分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讲述,梳理了农业高校、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作法以及发挥的重大作用,并结合国家重大需要、科技体制改革、评价激励、市场需求、产业需求等,提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路方向。

王红武.jpg

王红武研究员授课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玉科企联合(北京)种业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红武以玉米育种为例,介绍了目前作物分子育种技术、方案等进展,分析了各种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种业发展要求,探讨了目前分子育种技术在种业企业研发中的应用,以及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建议种业企业研发要聚焦优势种源,加快现代育种新技术应用,巩固强化育种创新优势,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

郭新宇.jpg

郭新宇研究员授课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郭新宇作“作物表型组大数据技术装备及其在育种中应用”主题报告,从当前万物智联的时代背景切入,重点介绍了作物表型组大数据获取解析关键技术装备的体系结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结合自己工作分享了典型案例。此外,他从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视角探讨了当前作物智能设计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具体建议。

刘忠强.jpg

刘忠强副研究员授课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忠强在“作物育种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授课中,介绍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育种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对金种子育种平台的概况、主要功能进行了讲解,分享了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农业高校等信息化育种平台及体系应用的典型案例,并围绕如何提升育种信息化收益对育种信息化项目实施的关键要素进行了分析。

刘萱.jpg

刘萱副研究员授课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所长刘萱副研究员作“技术伦理的发展历程与新时代我国技术伦理治理展望”报告,介绍了技术伦理概念的起源与发展、技术伦理的关注对象和边界,总结了我国针对技术伦理治理所开展的工作,分析了技术伦理议题的变迁与当代发展趋势,并对当代技术伦理典型案例进行了解析。

学员交流.jpg

学员在腾讯会议室交流

       此外,本次研修班进行了专题研讨,学员围绕“作物育种中的卡脖子问题或技术是什么?”“卡脖子问题或技术的解决途径是什么?”开展了分组讨论,分析了目前作物育种中卡脖子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参训学员表示,本次培训班课程设置合理、有高度也有深度,授课内容丰富、贴合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丰富案例,为大家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与方法。

直播平台.jpg

       4个同步直播平台为惠及更多作物科技工作者,本次研修班在中国知网、科创中国、科普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进行了(7个专题、8场、14个报告)同步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近13万人次,部分专家的授课视频可在中国知网、科创中国等平台长期免费回放。

       本次研修班是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承接的“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22高级研修班项目”系列之一,由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协办。

       来源:“科创中国”沁农作物产业科技服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