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凡·未来十年树脂基复合材料:清晰中带有强烈的不确定性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2-01

来源: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未来十年:清晰中带有强烈的不确定性 

专栏作家戴尔·布罗修斯(Dale Brosius)认为,未来十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和其他市场的潜力和不确定的作用。

波音787客机于2011年首次投入使用。图为夏威夷航空公司的787客机。源|波音

在我们进入21世纪20年代之际,有必要反思一下21世纪头10年给复合材料行业带来了什么,以及这些创新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塑造未来。在传统的航空复合材料市场,波音787在2011年投入使用,而类似的复合材料密集型的空客A350 XWB也在2015年投入使用。庞巴迪公司的C系列单通道飞机在2016年投入使用,机翼使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空客随后在2018年收购了C系列生产线,将其更名为A220。最后,可悲的是,2019年空客A380的停产,这是一架具有传奇色彩的飞机,开创了许多复合材料创新成果。 

在汽车领域,宝马在2013年推出了i3和i8,震撼了整个行业,建立了全球垂直供应链,许多人猜测,碳纤维密集型汽车的时代很快就会一拥而入。两年后,宝马推出了重新设计的7系列,这是一款多材料的汽车,大约有15个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部件,这可能是大规模采用的替代途径。近十年来,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推出了一款带有压缩成型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箱的塞拉德纳利(Sierra Denali)皮卡,并在2019年推出了一款后置发动机版本的克尔维特(Corvette),它有一个弯曲的后保险杠横梁。 

在复合材料回收领域,特别是碳纤维复合材料(除废纤维外),十年开始时几乎没有供应基地,结束时已有十多家供应商,其中许多为下游应用提供商业碳纤维。风能行业经历了辉煌的10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增长了两倍多,证明是一个强劲的复合材料市场。下个月我将更详细地介绍风能,所以这里将重点介绍航空航天和汽车。 

未来10年复合材料的产量会是多少? 

虽然我在美国工作,2019年初我有机会去了很多在英国专注于复合材料研究机构,并在12月我访问了多个在北部和南部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和DLR的设施, 以及一些服务于航空航天和汽车的生产设施厂家。这些访问和讨论加强了我在美国对2020年伊始材料和工艺发展方向的观察。虽然各国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但主要的目标是真正在全球范围内提高生产速度降低成本回收利用可持续性是这些研发工作的组成部分。一切都再次证明,如果复合材料要真正取代传统材料,国际合作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尽管问题依然存在,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未来正变得越来越清晰。尽管没有正式宣布要替换波音和空客的单通道飞机,但很明显,许多航空航天研究的重点是交付技术,以更高的速度制造、检测和组装大型先进复合材料部件。每年交付100到140架双通道、宽体喷气式飞机是一回事,但每年用复合材料制造主要受力结构,制造700到900架单通道飞机完全是另一回事。当考虑到无人机(UAV)市场和城市空中交通(UAM)(如空中出租车)市场时,其年销量可能达到数千辆。虽然人们对热塑性塑料有相当大的兴趣,但用于客机的大型结构最可能保留在热固性塑料中(真空注入或非热压罐固化预浸料),而热塑性塑料则用在剪切角片、支架、肋骨和其他较小的部件中。对于无人机和UAM市场,预计行业将考虑热塑性塑料,并结合为汽车开发的技术,如高压树脂转移成型(HP-RTM),拉挤成型和压缩成型。 

另一方面,汽车行业显示出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人们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仍有浓厚的兴趣,但它的价值现在必须考虑到电气化、机动性和自主性的其他驱动力,而不仅仅是为了轻量化而轻量化。在过去的10年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循环时间和成本已经降低了50%甚至更多,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连续的碳纤维(短切碳纤维),无论是回收的还是来自成本较低的前体/工艺,都可以作为压缩或注塑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因为这些材料自动化程度高,废品率低。尽管宝马公司最近宣布将继续生产i3直到2024年,但德国汽车工业作为一个整体,正在逐步停止对连续碳纤维(长丝纤维)的新应用。碳纤维在大批量初级结构中的未来,将取决于能否将成品成本降至每公斤不到18欧元(约合每磅10美元)。可能的中期解决方案包括连续的玻璃纤维或混合玻璃纤维/碳纤维结构,以及增加开发混合过模塑(overmolded)构件。 

未来10年复合材料的产量会是多少?对于会飞的东西,未来看起来是光明的。但是对于地面交通工具,我们仍然需要一些突破。 

译者注:

原文《The coming decade:Clarity with a strong dose of uncertainty》发表在2020.1.28,< CompositeWorld >上。

对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在民机上的应用,作者还没有评议,欧洲已经研发了一些较大型的受力结构件。如,用于单通道、窄体民机的龙骨梁、超厚的吊挂上梁等。

作者对汽车行业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论述,国外报道中有多相同的观点。

杨超凡  2020.1.29

作者简介:杨超凡,飞机制造高级专家,近年专攻民机复合材料。原航空工业部首批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注:本文由杨超凡研究员创作,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文章链接:

杨超凡·独家解读复合材料及制造技术

下载链接:

https://share.weiyun.com/5sJJiZM,输入链接登录后即可下载。

来源:CSCM_OFFICE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A2NTk1Nw==&mid=2654412534&idx=1&sn=71d409ffd2ae5cf6d84651b701806cd8&chksm=bd788cfc8a0f05ea71920c6470a3f0fd5a9add01281d04f8a09ff158a41e2e5ecdd13e84f595&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复合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

推荐资讯